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6-26 16:42:12
为迎合数码时代的来临,以及不断转变的市场需求,品牌活化成为近年老牌企业的关键发展重点。然而,如何在保留品牌特色和提供创新体验中取得平衡,正正是品牌活化的一大难题。
经过两次易手、踏上品牌活化之路的香港丽晶酒店,在今年初完成翻修并重新开业。其董事总经理沈滔彣(Michel Chertouh)接受访问时称,如何制定品牌活化策略,无对错之分。保持开明的态度,协调各方意见,才是管理及品牌活化的成功要诀。
香港丽晶酒店董事总经理沈滔彣认为,管理方式从来无绝对,应了解实际情况,继而作出相应调整。(汤致远摄)
在酒店业打滚35年的沈滔彣,曾于东京、伦敦、越南及西班牙等地担任集团酒店要职。在2021年升任为香港丽晶酒店董事总经理后的首要任务,便是领导团队为当时已停业翻新的酒店,重塑酒店品牌形象。
翻新遇疫情 物流材料成挑战
虽然酒店翻新项目,是其所属集团在疫情前早已安排的计划。但由于刚巧碰上疫情,他表示,供应链、物流、材料交付不稳定,以及“我们有时甚至无法与许多持份者会面;事情总不会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发展”,均为翻新项目带来了重大挑战。
沈滔彣认为,作为酒店掌舵人,不论是面对何等挑战,都应以开明的态度,聆听各持份者的意见。即使当中会有意见冲突,也不能说谁对谁错,反而是要想方法协调各方。
以酒店长17米的前台办公桌为例,该前台设计精美且与大堂空间融为一体。但在设计过程中,曾有团队指出办公桌设计“行不通”,不符合实际应用需要。当下的关键在于与团队成员了解当中的问题所在,以及分析出如何改进,以获得其想要的体验。继而再与设计师沟通,“当你去找设计师时,就要有影响力及试图说服他,因为他未必明白营运需要。”
他续指:“这更多的是一种深入的外交和影响力管理,而不仅仅是指导。你必须从指挥风格转变为外交风格,试图解决问题。”
须尊重他人 增适应力敏捷性
此外,以往在多个国家及城市工作,接触过不同地区文化,亦让他明白到尊重他人、对环境变迁的自我适应力和敏捷性,为其重要。
他举例,倘在日本做相同的项目,与持份者接触的方式不同,所需的时间或可能相对较长。即使是以管理层角色,期待加快进度,亦不代表是在为该项目做出积极的贡献。“因为这不是当地的文化,你只是在催促他们去做不想做的事,使其感觉不舒服。”
因此,比起微观管理,沈滔彣更希望透过创造出一个开放且具鼓励性的环境,与提供发展机会,让员工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想法、展现和做自己,打造共同努力和成长的文化。他强调,管理模式从来无绝对,“有时你必须退后一步,留出更多空间;有时则需具有指导性,需要找到正确的时机,并根据情况调整你的风格。”
住客体验要求大不同 3招应对
香港丽晶酒店董事总经理沈滔彣在酒店业打滚35年,见证行内变迁。他坦言,与过往相比,酒店面临更多竞争,“客人会被宠坏,因为他们有很多不错的选择。”但亦是一个自然的演变,行业的核心关键及应对方法,首先在于能保持最新状态,真正了解消费者及其发展方式。
此外,沈滔彣又留意到现时的住客,不仅是要物质上的体验,应对的第二良方是加入创新、自由、空间感、可持续等概念元素。因此,酒店大厅采用数码艺术和传统艺术结合的设计,打造如身处现代艺术画廊的空间。还与电动车品牌合作,以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电动车,为住客提供接送服务。
保持最新 加入创意 个人化服务
其三、是为了向住客提供更具弹性的个人化服务。他指,住客除了可透过房间内的电话,以通话形式提出各服务要求外,酒店还新增WhatsApp热线,只要扫描二维码,便可在毋须与任何人交谈,获得所需服务。
年底前增聘300职 盼有心人加入
经历30个月的翻新工程后,香港丽晶酒店今年初重开。适逢疫情退却、旅游业复苏,该酒店的董事总经理沈滔彣表示,人才短缺是酒店的一大挑战;但所谓的缺乏人才,是指“没有足够的人想要入行”。
他解释,过去疫情严重影响酒店业发展,行内从业员的职涯亦大受影响,部分人才早已转行。尽管疫情已过,各服务行业均渐渐复苏,“现在的人才,亦有可能正在考虑其他航空公司和酒店。”
涉各业务范畴 选才重热情好客
意识到人才难求,香港丽晶酒店早在去年7月已曾举行招聘日,并正透过大型招聘会,招募各类人才加盟。沈滔彣透露,目前酒店团队达575人,料到今年11月,将进一步扩大至约875人。需增聘的职位涉及厨师、前线人员、营销人员等不同业务范畴。当问及人才招聘条件时,他表示,有心加入该酒店、具有愿意关心别人,且热爱与人交往的个性最为重要;更直言:“技术部分我们可以教。”
传授品牌故事 化身“丽晶大使”
据了解,新入职的员工会先接受为期两天的迎新训练。除了学习有关营运的知识技能,如健康与安全管理、问题处理、行为准则等,以及不同部门的工作介绍,亦会以互动环节,重点传授酒店的品牌故事及历史。从而确保每一位员工皆能成为“丽晶大使”,以此优化客户服务体验。
此外,酒店亦会定期提供实体训练,如邀请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以模拟活动学习如何促进沟通、建立互信。还会透过网上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课程,让员工持续提升其在职技能及软实力。
摘录自香港经济日报。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