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7-11 15:48:46
有本港“社企之父”之称的魏华星,早在16年前受使命感驱使,从商界转战社企界别,透过各社会创新项目推动变革,解决社会问题。疫后社会仍然弥漫低气压,魏华星接受本报访问时坦言,目前正显现的社会现象均揭示:“不应在这些重复发生的问题出现后,才说想办法。”推动社创项目也如是。
魏华星曾担任电讯盈科助理副总裁,早年辞去高薪厚职,转战社企界别,推动解决社会问题。(梁伟荣摄)
他留意到,仅在“下游”支持及推动并不足够,因此近年陆续学习转向从“上游”追溯问题源头,并连结商界网络,针对问题去解决。
十多年前,魏华星在儿子出生后,开始反思如何身教影响下一代处事,在2006年辞去高薪厚职并接触社企,盼能改变商界主流赚到尽的风气,在下游推动社会融入“使命感商业模式”。他在2007年创立“香港社会创投基金”(SVhk),至上月底为止,已培育逾100个社创项目。
魏华星成立的香港社会创投基金(SVhk)曾针对开拓可持续小区房屋及小区营造,伙市建局部门设计并推行多个短期试点项目。(数据图片)
社企在自负盈亏的条件下,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齿轮。然而,同时兼顾社会使命及赚钱,比一般企业经营更为困难。
回顾多年发展,他认为要让一间社企能够由“0变1”,并且成功渗透到不同界别,甚至对商业生态系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与背后“动员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适时变阵,凝聚商界,以及各个小区的不同社群,靠群策群力才能寻求突破及出路,真正作出改变。
针对社会议题 添动员能力
他形容其角色如同中间人,“由于难靠一人之力,因此期望可以将更多理念相同的群体聚集一起。”
以SVhk培育的社创项目为例,近年更开始进军商界,透过与企业及主流平台合作增加影响力,改变社企固有营运思维,针对社会议题如:社会房屋、小区营造项目,增加动员能力。
他分享,“数年前曾与市建局合作,提出在城市规划中,除了旧楼重建等硬件措施,还要着力在小区软件方面发展,考虑小区不同持份者立场,以提供更多小区支持及服务。”对于当中转变,魏华星直言,有不少社会问题都与企业生态有密切关系,“例如贫富悬殊、气候变迁等,皆是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的后果。”因此期望从源头解决社会问题。
不过,要说服商业机构参与社福项目,事实上,并非如想象中困难。他指出:“其实,不少企业有意推动社会发展,只是困于没有实行方案、担心力量单薄等境况。而且,要令企业的上、中、下层的人都理解。”因此,他们透过联系不同企业、提供培训及详尽企划,让企业看到改变的可行性。
扶助具潜力初创 渗透服务
他强调,“先用小project(试点项目)挞着”,令企业有投入的机会。过去在试行如与ESG(环境、社会和管治)等议题有关的项目后,不少企业都会表现出继续合作的意向。与此同时,他不忘继续扶助有发展潜力的初创社企,使他们的服务能渗透到社会每一个层面。
提供合适资源扶贫 盼凝聚各界别
从2007年至今,魏华星成立的香港社会创投基金(SVhk)已经推动逾40间社企开展多项社创计划,例如“在黑暗中对话”、光屋、Green Monday等,为本港社会的面貌带来改变。
推动逾40社企 开展社创计划
魏华星表示,未来盼于“贫穷”这个议题上多加着墨。对于贫穷,他希望以一种新的角度去看待,他直言:“一个人穷在财务上,并不代表他真的贫穷。”家庭关系、社交以及自尊心等也是人的财富,而他们希望在这些地方为贫穷人士提供协助,减少真正的“赤贫”。
他坦言,不能只以“第三世界的方法”去解决本港的贫穷问题,例如只提供基本的物资帮助,“而是应该为不同的贫穷人士提供合适的资源与协助。”举例,早前SVhk在深水埗建立了一家小区会堂,为贫穷妇女提供平台交友、进行义工活动、工作培训等,盼协助发掘她们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未来,他盼望能与更多传统社福团体、基金会合作,并汇聚不同界别的人士,考虑新对策。
释放妇女劳动力 助重新找到定位
本港近年面临人才荒,本港“社企之父”魏华星透露,香港社会创投基金(SVhk)一直在推动本地劳动力领域,也作出不少尝试。其中一项社创计划“合厂”(Hatch),就以释放本港妇女劳动力为目标。“早前还实行了Jobcation计划,让妈妈们每周用1至3天的时间脱离家庭角色,投身工作,到企业担任兼职或实习职员。”
“合厂”透过为妇女提供职前培训,物色合适职位,甚至协助妇女出品她们自行生产一些手作产品,为妇女重新找到社会定位,提升自信心及社会连系感。
魏表示,期望藉此让妇女“找到自己”,促进她们心理健康,使家庭关系更和谐。同时,她们亦可以为职场提供劳动力,解决人才荒问题。“有不少企业更大赞这些妇女员工,称她们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做事‘有交带’,有意聘请她们为全职员工。”
可纾人才荒 且工作效率高
因此,魏华星建议,企业可以采纳更多妇女友好政策,例如调整上下班时间、允许妈妈在特殊情况下带儿女上班等,以便利她们投身职场。
此外,他提到本地的少数族裔亦是香港重要的劳动力之一,希望透过培训,为更多少数族裔装备技能,让他们为劳动力市场带来正面影响。
摘录自香港经济日报。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