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18-10-26 13:09:56
刘君孟(Ivan Lau),本地资深传媒人兼形象造型师。被喻为本地新派人气时装专栏作家,文笔一针见血,爱以时装业界之二三事来讽刺时弊。文章散见Yahoo、 Roadshow、《Cosmopolitan》、《经济日报》、《嘉人Marie Claire》和《ELLE》等等。
上个月南华早报率先披露Condé Nast有意在港发行一本港版杂志,并已经在港物色了出版人着手筹备当中。但据我所知,Condé Nast在中环中心的办公室已经关闭,加上近年Condé Nast业绩不济,在不断开源节流和裁员时候,甚至连旗下时装杂志《W》都想放盘之时,又怎会花多余钱在香港发行一本可能没有钱赚的杂志。所以只有一个可能,就是授权,正如韩国和泰国《VOGUE》都是以授权形式出版,Condé Nast既不用增加营运成本,又有授权费落袋,何乐而不为。加上他们现在缺钱,其集团总裁亦表明要将依赖广告收益的七成比重减至五成,意味要开发广告以外收入,而单是旗舰杂志《VOGUE》这个品牌名字就已经很值钱,当然要好好把握赚钱机会。
今年是新加坡《ELLE》25周年,而刚推出的10月号亦是他们最后一期。
世上是不可能有秘密,尤其在时装界,而这个消息在行内亦已经被广传,甚至已被确认。而真相,是香港版《VOGUE》将会隆重面世。在纸媒行业不断式微萎缩,报刊广告收益愈来愈收窄时候,竟然仍有投资者愿意在香港这弹丸之地搞时装杂志,而且是鼎鼎大名的《VOGUE》,简直是太amazing了。当新加坡《VOGUE》都撑不住,他们的《ELLE》亦宣布10月号之后正式告别。香港四大国际版杂志《Harper’s Bazaar》、《ELLE》、《Marie Claire》和《Cosmopolitan》可以撑到今时今日,现在再可以容纳多一本《VOGUE》,不是很不可思议吗?有老板愿意在香港搞时装杂志,明知是一门亏本生意都要做,如此有心有力,当然要举脚支持。
一间传媒机构,如果老板和高层没有开明思维和胆识,再有胸怀大志的员工都没用。
杂志除了可娱乐大众,亦算是一项社会教育,既有意义亦有益身心,但纵使做杂志的人再热诚澎湃,胸怀大志,都总会被无情痛击,一本杂志广告收入再少,永远不及老板高层的自我打压伤得深。制度化,工厂式杂志千篇一律,就是为了安全至上。做杂志的是一种人,搞杂志的又是一种人,充斥只有矛盾和无奈,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现在多一本《VOGUE》,是应该值得庆贺?抑或别有任何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