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于1972年加入香港《大公报》,至移民加拿大前已升迁为编辑副主任,且为报社撰写与财经有关社论。于1999年回流香港,并受聘于证券行,创办研究部,和任研究部联席董事高职,对金融经济更具深度专业。于2006年转职NOW电视,任财经台主持及评论员,对香港、内地以至欧美经济金融动态作专题深入分析,和每日接受观众电话的个别股票问咨,以图表技术和基本因素简明扼要提供专业意见,深为观众欢迎;为香港、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报章、杂志、财经网站撰写财经文章、专论
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于2024年1-12个月即全年的减幅,即使较前11个月有颇明显收窄,却只有“信托贷款”、“企业债券净融资”和“政府债券融资”等几个项目的增量尚见提升,惟“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增量均维持缩减,此显社会融资市场不平衡发展,未能支持各业融资所需。中央宜逐步全面强化社会融资建设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稳中有进成长提供更大动力。
政府债券占社会融资三成二持续稳增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所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全国社会融资的总规模增量于2024年1-12月份累计32.2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减少9.1%,较1-11月份29.4万亿元所减的12.6%收窄3.5个百分点,乃因12月份的增量有所提升,遂初步结束2024年2月以来的持续下跌趋势。
从多个融资项目的变异,即:增加的项目少而缩减者多,可见市场呈现相当严重的良莠不齐现象,其中(甲)有增长的项目,最惹人注目的当然为(一)“政府债券融资”,增量净额于2024年1-12月份累计达1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1.69万亿元或17.7%,额度与幅度,比1-11月份9.54万亿元分别增8668亿元或9.99%要高,并于社会融资总额32.26万亿元中所占比重高达35.02%,足见商业社会的融资市况实在差劲。人行于2019年12月份起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
至于商业机构的融资,以(二)“信托贷款”表现良好:于2024年1-12月份累计3976亿元,比上年的增量多2400亿元和增幅高达1.62倍,相对于1-11月份累计3826亿元比多增2593亿元或1.1倍,有进一步强力的发展。“信托贷款”为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将委托人存入的资金,按指定对象、用途、期限、利率与金额等发放贷款,和负责到期收回贷款本息的一类金融服务,委托人在发放贷款的对象、用途等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又可利用信托公司在企业资信和资金管理方面优势,增加资金安全性,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信托贷款倍增惟涉资有限企业债券象征式增加
即使(三)尚属有增长的“企业债券融资(Enterprise Bond)”,于2024年1-12月份的增量累计为1.9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2839亿元或17.17%,升幅远多于1-11月份仅1.9%,意味12月份有长足的发展。此为股份公司而在中国有一部分属非股份公司发债,通常是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获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特别是非股份公司的企业机构债券融资。
其他的社会融资项目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减,引人以忧者为(四)“委托贷款”,于2024年1-12月份增量为负数即减增577亿元,扭转上年尚有净增量199亿元,是为逆转。须知道,“委托贷款”是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而委托业务银行会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委托人通常政府部门、企业单位,亦有个人,属可靠性和稳定性相对颇高的融资。
表现更差的是(五)“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于2024年1-12月份减少3295亿元,比上年多减1513亿元或1.78倍,而2023年同期减1184亿元,。此项的最主要作用,为:企(事)业单位期内的票据融资由净减转净增,更是在企业的中长期及短期贷款皆增的情况底下的新发展,此数净减,意味商业活动前景欠佳。
须促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发展
还有(五)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于2024年1-12月份仅达2900亿元,较上年同期7931亿元大幅减少63.4%,与沪深股市市况反复回调之况颇有关系。
最严重的问题,是(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于2024年1-12月份累计达17.05万亿元,比上年减少5.1万亿元或23.26%,而此项在整体数目所占比重约55.07%,而其减少,加上其他项目表现差劲,遂使社会的资金来源甚为不足。要知道,中国人民银行自2023年1月份起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并对社会融资规模中“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数据进行调整。据人行披露的资料: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三类金机构于2023年1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8410亿元,当月增加57亿元,而贷款核销余额1706亿元,当月增加30亿元。
要指出,“社会融资”是指实体经济中的各行各业,从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个不同金融机构和体系获得的信贷内与外资金,是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补充,以弥补单一的银行以信贷为主的狭窄融资渠道之不足,有助于强化经济社会各个行业的融投资力量,甚至提升资金利用率,保证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由我很不满意境内的“社会融资”长期低迷的表现。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