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0-08-26 10:59:43
生于八十年代,土生土长的室内设计师。在香港读设计,在香港做设计,在香港教设计。 现为Hintegro Design 和 HINT.选物店的主理人。以设计作为桥梁,助学生多角度看世界;以设计作为语言,让人发掘隐藏于生活中的美学。
2004年毕业后,经历五年的磨练,当时27岁的我开始当自由工作者,两年后成立Hintegro,至今也快10年了。由当时的一个人,渐渐地增加至现时的5位员工,期间我们不断探索,到开始发展出Hintegro的形象,继而希望逐渐建立在社会的角色。有客人曾经告诉我,她的儿子搬进新居后愿意自己睡觉,好让两口子可以有更好的休息,继续为事业拼搏;又有客人说装修后令身体虚弱的太太精神变好,生活态度亦变得积极多了……这些微小的改变都令我们非常满足,赋予工作另一重的意义。
我们一直认为“设计”不只是设计,而更多的是人跟空间的关系,继而是人与人的互动。
我们坚持与客人一起“Co-create”他们的新居,让他们都可以参与其中;
我们相信设计有“Influence”的能力,人与人的关系不知不觉在空间内发生;
我们希望为环境和文化“Sustain”,建造但不浪费,承传但不封闭;
我们成为彼此之间的“Bridge”,用设计连系身边不同国际、年龄、文化背景的人。
这四大核心是我们做设计的本质。
转型后的发展
随着八九十年代经济起飞,室内设计师在国内的需求大增,那个年代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总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甚至出现了一些明星级的设计师,室内设计行业看似大好前程,惹人憧憬。但我认为现在这个行业已经转型,以住宅设计为例,香港的单位面积普遍较小,发挥空间无可避免地亦变得有限制,然而行业偏地开花是好现象,始终香港的“新陈代谢”很快速,不缺工作机会,而且其发展依然稳定。身为创意工作者,在这个时候更应寻找更多的可能性,装备自己之余更要实践潜能。
给有意入行的年青人们
纵然现在室内设计行业已经转型,我仍非常鼓励适合和有热情的年轻人入行,初出茅庐的新人薪金虽然不高,而且还很大机会通宵达旦地工作,可是这个行业能够给年青人的眼界和见识是你意想不到的。年青人必须保持好奇心,多去一点旅行扩阔自己的视野,在疫情下不能远行,不妨多发掘香港不同的地方,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体会,例如在油麻地已竖立70多年的“炳记铜器”,和西边街的德昌森记蒸笼,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本土文化。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