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1-05-20 16:23:43
生于八十年代,土生土长的室内设计师。在香港读设计,在香港做设计,在香港教设计。 现为Hintegro Design 和 HINT.选物店的主理人。以设计作为桥梁,助学生多角度看世界;以设计作为语言,让人发掘隐藏于生活中的美学。
如果我不做室内设计师的话,会做什么?很大机会,我会成为平面设计师,或创意媒体制作。我这样肯定,是因为我的成长历程就是一个美学体验。
我第一本美术书,是小学时爸爸送给我的《美术设计的点、线、面》中文译本。家中一系列《号外》和70年代爸爸在大学时候买的设计书籍,让我大开眼界。而学习书法的启蒙也是我的父亲,加上母亲特别开通,给我自由发挥,带我四处学习,我能够感受我的创意和美感的触觉一早已有熏陶。
除了当天爸爸的启蒙,后来学习美术、书法、国画、音乐,我也一直很在乎自己在生活上的敏感度和观察,尽量留意和欣赏细节、批判不同的设计。在旅行间探索、阅读、城市游踪之间,一天一天累积成为我灵感的来源。
上星期参观《石汉瑞的图语世界》(Look: The Graphic Language of Henry Steiner)展览。除了重温设计大师多个经典作品,例如为香港置地、海运大厦、汇丰银行、香港电讯等大型企业的形象系统,我更欣赏的是石汉瑞先生为香港设计带来国际的视野,同时融入和尊重本地文化和特色,成功让大型企业也开始重视设计。
记得在我和日本供货商合作时,他们说到香港人是一个很独特的混合体,一方面有着尊重本地文化的情谊,一方面也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所以设计的作品可以很有层次,在这片土地,的确蕴藏着很多好的设计人和设计作品。
我也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常说香港是国际都市,同时讽刺设计在香港很廉价,也批评很多劣质的设计?我想当中其中一个原因是关乎香港的设计教育非常薄弱,至少“设计”和“美感教育”从不是至小普及教育的范围之一,只单靠日常生活或以课外兴趣模式培养。这样一来可能错失发掘更多创意人才的机会,也拖垮了城市设计和美感的展现,最重要是对于批判艺术的思维。
我喜欢教书,除了书本的知识,我也想鼓励我的师弟妹要继续勇敢追寻梦想,不断学习、思考和用心感受生活。旅程未必一定平坦,所有亲身的经历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
笔者Facebook/Instagram: @keithchanshinghin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