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时尚艺术写设计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从《梅艳芳》看利舞台建筑,旧建筑该如何传承下去?
陈丞轩
作者:陈丞轩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1-12-01 15:28:23

作者介绍

生于八十年代,土生土长的室内设计师。在香港读设计,在香港做设计,在香港教设计。 现为Hintegro Design 和 HINT.选物店的主理人。以设计作为桥梁,助学生多角度看世界;以设计作为语言,让人发掘隐藏于生活中的美学。

   近日上映的《梅艳芳》传记电影掀起了一股怀旧热潮。在大银幕上,除了再现梅姐和哥哥的身影外,还有CG特效重现的荔园、弥敦道和尖东海旁。尤其是我生于八十年代,小时候父亲在铜锣湾工作,所以片中利园一带和利舞台的画面令我忆起不少往事。


《梅艳芳》以CG特效重现了八十年代的铜锣湾礼顿道、波斯富街和霎东街交界(《梅艳芳》预告截图)


   我初次看电影就在利舞台,《天空之城》和《秋天的童话》都是在那里看的。那时候,爸妈还会带我到礼顿道的新宁餐厅吃港式西餐。到了中学,波斯富街的泉章居,则是大伙儿聚会吃饭必到的客家菜馆。念设计后,发现铜锣湾一带的商场具有不少时代特色,例如翻新前礼顿中心的G层与地库两层,与行人路面那一层是错开的,路过的人一眼便能同时见到G层与地库的商店。这种Split Level设计现在在香港已很少见。


利舞台是一座以圆顶为标志的法式建筑。(网上图片)


   最令人惋惜的,当然是在1991年拆卸的利舞台。利舞台在香港娱乐产业的地位极为重要。在1925年落成时,专门上映粤剧大戏。到了1940年左右,在没有粤剧表演的时候便放映西片,亦是歌剧、演唱会、选美比赛等的表演场地。自1970年代,利舞台逐渐成为演艺界的殿堂。1982年,百变天后就是在那里赢得第一届新秀冠军。


1938年粤剧《貂蝉》在利舞台首演的剪报(网上图片)


   利舞台是法式建筑,外墙由大理石铺成,两翼的立面是罗马式柱廊装饰,正门顶部有座小塔,小塔上面更有拱形圆顶,整个设计属于Beaux-Arts(法国古典主义,又名“学院派”)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大多宏伟且有秩序,参考古罗马、希腊建筑在对称、轴线及比例上的美学追求,同时加入古典艺术雕刻、绘画等装饰元素。在纽约巿,许多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落成的建筑,如中央车站及公共图书馆,都属于这种风格。而在香港的Beaux-Arts建筑,硕果仅存的就只有中环毕打行了。


利舞台内有华美的中式装潢,圆顶上绘满金龙,舞台上方也有寓意吉祥的雕刻(网上图片)


   它的外观虽是灰色的大理石,但利舞台当初专为粤剧而设,故室内却主要采用中式装潢。剧院处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圆顶上绘有九条金龙,均以金箔装饰。舞台上方有两幅浮雕:顶层是寓意贤才得遇的“丹凤朝阳”,下层则是民间传说“二龙争珠”。观众席分为三层,整个戏院铺满红地毯,座位亦用上红丝绒,更像欧陆式歌剧院般设有包厢,好不豪华。舞台两侧悬挂了一副对联,与当时的太平戏院一样,气势何等磅薄。


1995年新建的利舞台广场仍见中庭悬挂着昔日戏院对联,但2012年翻新后,对联已不复见(网上图片)


   九十年代新建的利舞台广场大厦,把这副对联和拱形圆顶设计保留下来了。但2012年利舞台广场翻新,连对联也在工程后消失了。梅艳芳的故事和八十年代的流行文化能在光与影中得以承传,但旧建筑又该如何传承下去?在下笔之际,我竟发现利舞台的建筑师亦是皇都戏院的设计师之一,逝者已矣,但来者可追!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写设计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