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07-19 14:17:21
从1978年“开启改革”,到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再到最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周四(18日)落幕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及逾300项重要改革举措,并首次明确“2029年完成改革任务”,到底有哪些值得期待?
积极扩内需膺近期政策发力点
改革、深化改革,近半世纪以来的中国政坛最强音,到底是为了什么?答案系于两个字--发展。无论是邓公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还是新时代耳熟能详的“高质量发展”,改革无疑是背后的根本动力和活力之源。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及逾300项重要改革举措。(新华社)
立下Flag之后,到底要“改”什么?用最高层的说法,就是“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从新华社昨日傍晚发布的全会公报有关当前形势和任务的分析看,最紧迫的当属“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其中,“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罕有排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前,或暗示了未来数月政策的发力点。
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周五(19日)出席“中共中央介绍和解读全会精神记者会”时就指,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族群规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措施而言,包括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
大幅提升TFP,核算国企增加值
短期保“5%左右”增长目标固然重要,但长期而言,高质量发展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决定》提出,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力;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进行国营经济增加值核算。
所谓“全要素生产力(TFP)”,是指排除资本和劳动力等外来投入,衡量其他无法直接量化的要素(例如技术、体制)的效率。有研究显示,1990年至2007年间,中国全要素生产力年均高达4.5%,甚至超过新加坡、韩国等,惟过去15年下降至年均2%以下,意味资本、人力投入对拉动GDP的作用愈显事倍功半。
《决定》提出,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力。
如何提升?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决定》指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类推动大学改革;支持国营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有能力民企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拓地方税源,加速农民市民化
至于备受关注的财税改革,《决定》要求,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制。
《决定》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消除过去“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模式弊端。
此外,眼见百强房企合约销售上半年重挫40%,全年恐跌20%,《决定》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消除过去“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模式弊端;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融资、财税、土地、销售等基础性制度;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上述改革大方向如何细化和落实,下周公布的《决定》全文料揭盅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细节,尤其是中央扩大支出和财赤的力度,拭目以待。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