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7-24 15:52:16
昔日本行公式计算,描绘机器图纸;如今沉迷油彩丹青,向往筑梦远方。人生、旅途常误入“歧路”,却屡遇美景。地平线上,总有我的背影……
1965年,维也纳。“芭蕾舞蹈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对”——鲁道夫·雷里耶夫联袂英国芭蕾舞首席巨星玛歌芳婷主演的《天鹅湖》,表演结束后共谢幕89次,创造了舞蹈史上的传奇纪录。为舞而生的雷里耶夫以最完美、最富有力量和打动人心的舞蹈语汇,确立了男演员在芭蕾舞剧中的重要地位。在成功的巅峰时刻,雷里耶夫希望人们在观看他的演出时,就像站在绘画大师的油画前那样激动。
雷里耶夫联袂玛歌芳婷主演的《天鹅湖》。
雷里耶夫在《聚会上的舞蹈》中 摄影:Peter Johns卫报
鲁道夫·雷里耶夫(Rudolf Nureyev),苏联红军政委之子,1938年出生在一班开往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列车上。自从7岁那年在老家贝加尔湖畔的小城乌法穿上舞鞋,雷里耶夫毕生都在用整个灵魂舞动,“使自己的身体成为这种艺术的奴仆”。雷里耶夫英俊优雅,在名师亚历山大·普希金的栽培下,20岁已经成为著名的列宁格勒基洛夫芭蕾舞团首席男演员。但是,身为红军之子的雷里耶夫,却并没有遗传父亲作为军人的服从,而是一位天生就有着不羁性格和向往自由理想的鞑靼浪子。
《白乌鸦》电影海报
由英/法/塞尔维亚联合拍摄于2018年的电影《白乌鸦》(The White Crow),真实还原了这位被视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芭蕾舞巨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的一生。白乌鸦,乌鸦之中的基因变异种类,由于极其罕见,被人们用来比喻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人。在雷里耶夫出生及成长的年代,苏联将人民禁锢在铁幕之内,他们不准和外国人交谈,不准跟他们外出,不准一起用餐……更何谈信息和思想的自由。雷里耶夫的童年虽然贫困,但天资聪颖,也许是自身的“基因变异”,更多是出于人类的天性使然,他自小便挑战种种束缚:“我宁愿死,也不要照这种规则活”,并暗自学习英文,向往外面的另一个世界。
乌克兰演员奥列格·伊万科精彩演绎雷里耶夫。
剧照:恩师亚历山大·普希金指导排练
1961年5月,22岁的雷里耶夫随舞团到达欧洲巡演的首站——巴黎。过人的天赋加上苦练的成果,他炫光夺目的舞姿震撼整个巴黎,而自由的空气也加深了他对艺术追求的渴望。在巴黎期间,蔑视规则的本能促使他与当地艺文界广泛交流接触,因而受到克格勃看守严厉的警告,这无疑更加激发起他试图突围的决心。但是对于当时的大多数苏联人来说,叛逃并不是一个可以想象的选择。
剧照:舞蹈中的雷里耶夫
《白乌鸦》剧照:初尝巴黎自由的空气
《睡美人》中的雷里耶夫 1961 年 摄影:Sipa PressRexShutterstoc
机会在巴黎的最后一刻来临。6月16日,发生在布尔杰机场的事情就像一部惊悚片。当同事登上飞往巡演下一站的伦敦飞机时,雷里耶夫却被扣留了下来,上级决定将他遣送回国。此时此刻,雷里耶夫明白,厄运与自由的距离仅一步之遥,如何抉择,只在他的一念之间。起飞前5分钟,在闻讯赶到的一位法国朋友帮助下,他摆脱了试图控制他的KGB特务,一面呼喊“我要自由”,一面义无反顾地冲往法国便衣警察请求庇护。接下来是一些叫喊和推搡,然后就结束了。
剧照:“我要自由”,向法国便衣警察请求庇护
翌日,雷里耶夫的壮举燃起了世界炙热的目光:基洛夫芭蕾舞团的灵魂人物,当时苏联乃至全世界最璀璨的芭蕾舞巨星雷里耶夫,以身体和艺术冲破铁幕,投奔自由。而作为第一个艺术叛逃者,苏联认为这是对国家的攻击,据学者对KGB档案的研究,赫鲁晓夫曾亲自签署命令暗杀雷里耶夫。几个月后,柏林墙拔地而起。
雷里耶夫 1965 年的一个安静时刻 摄影:Reg WilsonRexShutterstock
而雷里耶夫却把获得自由的那一天,认定为自己生命真正的开始——TO DANCE YOU MUST BE FREE。他在自由世界里全身心奉献艺术,请求人们要么爱他,要么恨他,但不要对他无动于衷。雷里耶夫实现了人生的目标:向全世界证明自己是最棒的。
雷里耶夫 摄于1973年
1987年,雷里耶夫获戈尔巴乔夫准许回国见病危的母亲一面。此时母亲已认不出眼前这个来和她永别的儿子了。实际上,母亲一直是莫斯科与雷里耶夫及西方交涉的筹码,也是对他最残酷的惩罚与折磨。
1993年一月,这位古典芭蕾天才在塞纳-马恩省河畔的私宅里孤寂地去世,永远停止了他的旋转和舞动。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