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12-07 10:20:36
资深新闻工作者。90年代任驻英国记者,专职采访香港政权交接新闻。回港后长年从事国际、两岸新闻的报道和时事分析。
卡塔尔世界杯踢得如火如荼,谁还记得冰天雪地的乌克兰?
入冬以来,欧盟及成员国领导人频密访华:先是上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率领庞大商务团抵京。不到1个月,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也来了。下个月,法国总统马克龙也会来。
法、德火车头在俄乌冲突下丧失战略自主能力。(法国总统府官网)
欧盟火车头“忍气吞声”
欧陆元首们访华的背景是,俄乌战争演变成军事和经济的消耗战,欧洲正步入二战后最寒冷的冬天。一方面,美国拜登政府不断强化北约机制,迫使欧洲各国全力支援乌克兰;另一方面,白宫却又任由美国输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坐地起价,而且还通过《削减通胀法》,利用庞大补贴政策打击欧洲产业。
因此,坊间传媒普遍将将朔尔茨等人的访华,归纳为欧陆在外交上表达对美国不满;在经济上试图恢复中欧往来的“忍气吞声”之举。这种描绘在很大程度反映了现实,但也有一些说不通之处。
例如:外交方面,其实中美两国首脑早前也在印尼G20峰会期间举行了双边会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确定了将于明年一、二月间访华。由此可见,即使欧美在天然气、产业补贴等经济事项上出现分歧,但在对华来往方面却是同步发生变化的,倒也难以据此来论证谁不满意谁。
再看经贸方面,美国推动与华脱勾,中国则是致力反脱勾,并没有关上对欧洲企业的大门。若然法、德两国首脑基于国内企业压力,要来华促成几笔生意大单,逻辑上还勉强说得通,但是代表整个欧盟的米歇尔也来,就颇为耐人寻味了。
因此,朔尔茨、米歇尔、马克龙和布林肯的一连串访华,与其说是反映了美欧之间的不满与疏离,倒更像是存在某种“联动”关系。基于现时各方正展开一系列最高层级的外交操作,不可能期望出现早前如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那般的“漏口”,但最为明显不过的串联点,恐怕还是离不开俄乌战争是打还是停。
俄乌停战符合欧盟核心利益。(法国总统府官网)
俄乌停火是欧陆最核心利益
对于欧陆来说,无论和谁做多大生意,都弥补不了因为能源短缺而造成的经济失血。更何况,战争只要一天不结束,战事规模扩大或升级,甚至爆发核冲突的危险,就会继续悬挂在欧洲人的头顶上。因此,俄乌停火是欧陆最为核心的利益,他们来中国怎会离得开这个问题?
所以对于欧陆来说,没有“战略自主”的政治主轴,生意都是白搭的。作为推动欧洲复兴的双火车头,法、德两国领导人访京,被描述为讨生意的“忍气吞声”之行,他们的政治角色和影响力反被彻底阉割掉。这个现象正正反映了在朔尔茨、马克龙等人当政期间,欧陆的战略自主能力已经“降级”,值得他们反思和担忧。
紧凑的外交来往画面
回顾今年初普京挥军乌东之前,德、法亦曾进行过协同的外交努力。当时朔尔茨远赴白宫,而马克龙则到访了克里姆林宫。以此行事方式推判当前,不难看到一幅紧凑的外交来往画面:
我们可以推测,朔尔茨在短暂的访华行程中,向中方提出某种合作达成俄乌停火的意向;中方于是提出反建议和前设条件;朔尔茨回国后向欧盟和法国首脑作出汇报;此时米歇尔出场,由他代表整个欧盟成员国赴京回应中方要求;马克龙则几乎同步访白宫陈述对华互动进展,表达欧陆立场并向拜登摸底。
为什么要由米歇尔访华?因为欧盟若要中国出手协助俄乌停火,则北京必然会要求中欧之间应保持战略稳定,包括在政治上不触碰台湾问题红线,在经济上尽快签署中欧贸易协定生效。这些问题,单凭德、法两国领袖各自表态都是不够的,而需要米歇尔代表整个欧盟做回应,因此他来了。
为什么要由马克龙访美?因为他是欧盟唯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元首,法国亦是相对而言外交独立度最高的欧盟成员国,最为适宜在俄乌是战是和,以及如何处理对华关系的政治问题上与拜登周旋。
中法元首早前在G20峰会期间会面。(法国总统府官网)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