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7-27 08:21:42
古人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作为一位从事理财策划十多年的职业女性,我想补充一点:“女子爱财,投资有道”。女性对金钱的观念和触觉,肯定跟男性不同,这一点从我和我的客户中便可见一斑。
姊妹们,之前提到,息魔真的愈行愈近了,当明日早上(美国时间星期三)美国联储局议息之后,相信又会再加息四分三厘。美国对上一次的加息周期是2015年开始的,但中国香港基本上没有跟随(只加过一次八分一厘息),因为当时资金没有流走。
原因是,那次美国加息的幅度和速度都十分缓慢,基本上是循序渐进的(用3年时间加息2.5厘),但今次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通胀急升,所以加息的速度十分迅猛。也因此,今次中国香港有大量资金流走去美元套息。我几乎可以肯定,今次中国香港必将进入加息周期,过去超低息的环境将会离我们而去。
事实上,如果以HIBOR(银行同业拆息)作为楼按计息基准的姊妹们,应该像我一样,已经率先感受到加息压力,因为HIBOR是不用人为地去加息的,只要市场资金紧绌,HIBOR的息口便会实时上升。
我们现在所说的加息,贷款方面主要指最优惠贷款利率(Prime Rate)和红簿仔的存款利息,这都需要人为地去加,所以是滞后的。
按揭供款急升 息魔杀到
正如我所说,今年以来,我的按揭供款已经增加了一成,这个数目还可能会再上升。我担心,最终我的供款负担可能比去年增加至少两成。对于收支松动的姊妹们来说,这个或许仍不是问题,但对于每月收支已经“刚刚好”的姊妹来说,按揭供款在短时间内上升两成,绝对是有影响的。
我一直以来都担心,过去十几年,我们太习惯于超低息的经济环境,大家对于低息的楼按,都认定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忽略了“息魔”的杀伤力。
我们年长一辈的,就经历过供楼利息逾十厘的日子,那种压力不可谓不小。当每月楼按供款占我们的每月开支一半或以上时,你就会感受到,每月扣除所有必要开支之后,便再没有余钱可用的压力。
还有一个名词大家可能已经淡忘了,那就是“负资产”。这个名词在1997年之后的几年经常听到,因为97年是中国香港楼价的一个高峰期,但随着亚洲金融风暴,港元被狙击,之后又发生沙士,令到楼价从高位急跌五成以上。当时就出现很多负资产个案。
楼价跌 可能重现负资产
简单来说,由于我们置业都不是一次过付清楼价,而是造按揭的,当时的首期供款有些更低至5%,正常都只是两成左右(现在正常是三成),即是说,只要楼价跌两成,甚至5%,即是沽出物业,你也要抬钱去还差价给银行,这就是所谓的负资产,也即是所谓的“资不抵债”。
过去十多年,“负资产”几乎已经绝迹,一来因为楼价都是持续攀升;二来,随着时间过去,供款愈来愈多,即使楼价轻微下跌,也不会出现太多负资产情况。
对个人来说,负资产有什么问题?其实可以很大的,因为万一你的工作出现问题,又或者失业,没有了收入,也就没有能力供楼。但如果不是负资产的话,大不了就沽出物业,还可以套取已升值的楼价,以解燃眉之急。
但如果这时是负资产的话,即是你即使想“甩了房子”,一了百了,你仍然要抬钱去“赎身”。如果不够钱,就根本“动弹不得”(给房子绑住)。即使够,也绝对影响你的现金流。
过去几年,楼价持续攀升,但到了今年,在种种因素打击下,楼价开始下跌了,小部分去年底或今年初入市的个案,已经出现负资产,但现在的楼价可能只跌了几个百分点,但如果有超过一成或以上的跌幅,负资产的情况就会变得普遍。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楼价终于调整了,对于未上车的年轻人来说,又是否一个机会呢?下次再谈。
作者电邮:tong_lydia223@yahoo.com.au。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