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0-10-29 11:21:59
通胀挂钩债券iBond返来了!
香港政府在2011年至2016年连续6年发行iBond,为普罗小市民带来低门槛的债券赚息工具。入场费低至1万元,回报跟过去半年通胀率挂钩,头几批iBond每半年稳袋年息3至4厘,相当和味。可是本港通胀逐步降温,2015及2016年发行的iBond,浮息回报开始降至年息1至2厘,政府其后亦停发iBond。
相隔4年,港府终于再推iBond。本港通胀水平低迷下,新一批iBond回报若跟通胀率挂钩,年息仅1厘的话,恐怕小市民不会收货。因此,新一批iBond最大亮点,是最低息率保证由过往的1厘,提升至2厘。投资者持有每手1万元的iBond,每年将保证获派200元利息!经济学者林本利便呼吁,iBond一定要认购,无论是持有3年收息,抑或即日沽售也有钱赚。
虽然今批iBond最高发行额将视情况提升至150亿元,但根据过往认购iBond的热烈反应,外界估计今批iBond分派依然会僧多粥少,一人最多派得两三手,试问“吃息一族”又怎会够喉?今期“封面故事”为大家提供4个入场费3万港元左右的“吃息”提案,扩大你的收息组合。在这环球投资时代,开了美股户口除了买美股,也不妨留意外国的债券ETF,构建一个具环球元素的平衡投资组合,迎战波动市。
林本利:iBond一定要买 料挂牌首日一手至少赚300元
iBond相隔4年再登场,即日起至11月5日下午2时接受认购。政府今次不但会视乎反应,将发行额度最高增至150亿元,更将保证息率上调至2厘,投资者若持有一手(1万元)的iBond,每年保证获派200元利息。
在现时环球低息环境下,银行港元定存息口普遍不足1厘,人民币定存则担心汇价波动,iBond胜在稳赚不赔,3年后本金可全数取回,相信今批iBond对喜欢稳定收息的投资者,有一定吸引力。
机构投资者有需求
经济学者林本利说,“iBond记住记住一定要去买,没理由不去抽!”他直言iBond是零风险兼必赚的投资产品。一方面,持有一手iBond至到期日的话,3年至少可赚600元利息。另一方面,若投资者首日沽出iBond,跟据往绩亦必定有赚,“第一日应该都103,最高可到105。”
林木利直言iBond必赚,一定要认购。
事实上,政府在2011年至2016年先后发行6批iBond,挂牌首日表现往往不俗,例如在2011年、2012年、2014及2015年iBond首日也收报逾105元,持有一手iBond的投资者首日沽货大部分也赚到500元。(见表一)
二手iBond有价有市,林本利解释,是因为有一班需要购买政府债券的机构投资者接货,例如金管局今年8月时发行的3年期债券,息率只有0.2厘左右,“没办法,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只有0.25厘”。
他说若iBond首日挂牌为103元,机构投资者接货仍有赚,“因为未来最少派6厘(3年x2厘),所以他103买也赚3厘。”iBond无论是持有3年收息,抑或即日沽售也有钱赚,故林本利认为投资者没有理由不抽iBond。
应以“人海战术”认购
第一次iBond发行时,香港人未充分认识这项稳赚不赔的产品,认购反应一般,认购44手或以下的申请人可获全数分配。后来港人开始认识iBond,加上通胀升温,其后每次iBond接受认购均引来全城“围抽”,分配给申请人只能“一手起、两三手止”,抽中三手已相当幸运。有见过往认购反应热烈,金管局将今批iBond的目标发行额,按需求可酌情增至150亿元,尽可能做到人人有份。若申请总额多于150亿元但认购人数少于150万,将会先向所有合资格申请派发一手iBond,剩余手数许可则向申请两手或以上的认购者配发多一手,如此类推直至剩余手数不足再进行一个配发循环,余下的手数将会以抽签形式配发。
基于上述分配机制,抽iBond的投资者不必“全投入”认购太多手,反之应采取“人海战术”,全家总动员齐齐认购,反而可提高获派的手数。举例投资者想认购8手iBond,一个人斥8万元买,按往绩估计也只会派二至三手。相反,若集齐4位家庭成员,每人认购二至三手,按往绩每人稳夺二手iBond的机会较大。
如何认购?
‧认购期由10月23日(上周五)起,至11月5日(下周四)下午2时结束
‧只要持有效香港身份证(不一定要三粒星!),便可透过20间配售银行、证券经纪或中央结算公司认购
‧可亲身、网上或电话向银行认购。银行及证券行一般会提供手续费、托管、转仓等收费豁免
‧记得别重复入表!所有重复申请均不获受理iBond入场费用和债券年期?
‧每手iBond金额为1万元
‧债券为3年期,每半年派息一次,每年保证回报至少2厘
何时上市?
‧iBond 2020将于11月16日发行,11月17日在联交所挂牌上市供二手买卖申请iBond后,还可认购银色债券吗?
‧虽然金管局未公布银色债券的发售详情,但65岁以上合资格长者,在认购iBond后仍可申请银色债券。
银行及券商例牌推优惠
一如既往,参与iBond配售的银行、证券行均推出认购iBond优惠,例如豁免认购手续费、代收利息费、赎回费等,至少也提供“五免”优惠。(见表二)有金融机构推出“10厘”优惠吸客,平保(02318)陆金所旗下陆香港的新客户透过陆香港APP抽iBond,可在iBond的2厘保证回报外,额外获陆香港补贴8厘息率收益券,上限3个月。每位客户最多2手iBond可参与此优惠。另外,陆香港平台客户每成功推荐一名香港地区新客,即可额外获200元超市现金券。
iBond代替品4大提案
近期本港通胀维持温和,过去半年平均通胀率不足1%,新一批iBond提供2厘保证息率,预期认购反应热烈,根据往绩估计申请人最多获派三手,对于“吃息一族”又怎会够喉?记者盘点以下4个投资产品,入场费只需数万元,与iBond相若,派息也不逊iBond的2厘保证回报。
1)外币定存
现时港元定存息率普遍不足1厘,想靠定存吃息,不少人已重投人民币定存的怀抱,部分银行的人民币定存,短至3个月也有年利率2厘。截至上周四(22日),招商永隆银行定存1万元人民币,以该行手机应用程式叙造,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也有2.45厘。
多间大行早前也看好人民币汇价前景,渣打(02888)早前预料人民币在岸价明年上半年挑战6.4,较现价有约4%潜在升幅。人民币在岸价(CNY)亦在上周三(21日)升穿6.67,创2018年7月以来最高。不过,自人民币2015年汇改,上演“暴力贬值”后,人民币汇价始终可升可跌,存人民币要重演六七年前汇价直升、财息兼收的好日子,相信机会不大。
优点:入场门槛低,起存额低至1万元人民币;可因应资金需要决定存款期。
缺点:人民币汇价可升可跌,一旦人民币贬值,兑回港元有机会承受损失。
2)储蓄保险
储蓄保险可谓“懒人之选”,向来受无暇投资或不擅投资的人士欢迎,因储蓄保险会派发“保证红利”及“非保证红利”,“保证红利”在认购保单时已白纸黑字定明,“非保证红利”则按保险公司的投资表现而派发。到保单期满,投资者可一笔过取回本金、保证红利及非保证红利。
坊间一些储蓄保单的保证派息率达3厘。举例立桥人寿的一只产品,保单期5年,投保人需缴付两年保费,期满可获保证现金价值,每年保证回报率分别有2.8厘(以港元投保)及3.27厘(以美元投保),一次性预缴两年保费,每年保证回报率则为2.82厘(以港元投保)及3.3厘(以美元投保)。入场费方面,该产品最低年缴保费2,500美元或2万港元。
网上寿险公司Blue的5年期的储蓄保单,需以美元投保,最低整付保费4,000美元(约3.12万港元)。5个保单年度内,保证派息率按年递增,介乎2至4.05厘,持有5年至保单期满,平均每年保证派息率2.6厘。
优点: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适合无暇投资或不擅投资的人士。
缺点:需要供款数年后才派息;储蓄保险并非存款产品,不受存款保障计划所保障。
3)债券基金
政府每次发行iBond时均表示,其中一个目的是促进零售债券市场发展,皆因大部分企业债入场金额门槛高,只接受机构投资者或私人银行客户认购,一般小投资者很难买到。小投资者只好投资债券基金或债券ETF,间接地投资债券市场。
投资者在坊间的基金投资平台如Fundsupermart,可找到一些主打派高息的债券基金,提供定期现金派息,派息频率由每年、每半年、每季到每月也有,入场费低至8,000港元。有部分基金的年化股息率更达9厘,不过高息背后,全因基金投资了一些没有投资级别的内房债券,投资风险相当高。
投资者必须留意,债券基金及债券ETF并不等于债券,基金及ETF价格可升亦可跌,投资者沽出时有可能蒙受价格损失;债券基金亦可以从基金资本中支付派息,即动用投资者自己的本金派息给自己。
优点:债券基金入场费低;可随时沽出,投资期灵活。
缺点:基金价格可升亦可跌;派息可从债券基金资本中支付。
4)高息股票
自从汇丰控股(00005)宣布不派股息,伤透股民心,不少“吃息一族”开始对买股票收息存有戒心。期望收息的投资者宜物色业务风险较低的公用股,例如中电控股(00002)、港灯(02638)、香港电讯(06823)及粤海投资(00270)等,这些公司均有电力、电讯及水务的专营权,不易受到外来竞争之余,经济不景下市民仍要使用其服务,故较能维持派息水平。
以上周四(23日)收市价计,以上几只公用股的股息率均有4至6厘(见表)。当然,投资者买股票前记得做好功课,了解公司业务及业绩表现。股价可升亦可跌,投资者沽货时有可能蒙受价格损失。
优点:股息率普遍达4厘;可随时沽出,投资期灵活。
缺点:股价可升亦可跌;视乎业绩,上市公司可能削减派息,或完全不派息。
债券ETF建环球平衡组合
金管局历年推出的iBond,可有开启大家的债券投资之路?事实上,投资市场愈来愈波动,不少环球的资深投资者均会加入债券资产,平衡组合的风险,这样即使遇上股市大跌,也可以减少损失。在今年3月中、在美股两度暴跌触发熔断后,台湾著名财经博客绿角撰文指出,虽然股票预期回报胜过债券,但投资者也不应该100%全部投资股票。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高评级债券的作用便“见真章”。
高级国债相对更安全全
绿角在文章中,比较债券ETF及股市ETF在今年3月9日及3月12日的表现,这两个交易日美股均暴跌并触发熔断。一只美国中期国债ETF,iShares 3-7 Year Treasury Bond ETF(美:IEI),在3月9日及12日分别逆市升0.46%及0.11%。
相反,追踪股市指数的ETF,在这两个交易日分别普遍大跌6%及10%,例如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 ETF Shares(美:VTI)在3月9日及3月12日分别跌6.68%及跌9.72%;Vanguard FTSE Europe Index Fund ETF Shares(美:VGK)则分别跌8.43%及跌11.33%。
绿角认为,持有高评级的国债,让整体投资组合损失较少,波动较低,“让投资人比较能通过股市下跌的考验。”他指出,投资股市时,要为潜在的风险做好准备,高评级的国债是相对安全的资产,“是每个投资人应该认真考虑的安全网。”
开美股户口轻松买国债ETF
近年香港人的投资眼光愈来愈具国际视野,不少人已开立美股户口,除了买各大科网巨头的股票及热门的指数ETF,有投资者也开始买入少量债券ETF,建立平衡的投资组合。例如前述的IEI,追踪ICE 3到7年期美国国债指数(ICE US Treasury 3-7 Year Bond Index)。IEI会一直持有将在未来3至7年到期的美国国债,若1年过去,3年期债券变成还有2年便到期,它会“换马”另一只3至7年到期的国债。
国债ETF或能价息兼收
IEI每个月派息,对上一次除净日在10月1日,每股派0.09527美元(约0.74港元),以周三(21日)收报133.06美元计,现时股息率为1.33厘。此外,今年来这只ETF表现不俗,年初至今升了6.8%。除了IEI,安硕(iShares)亦有紧贴7至10年美国国债表现的ETF,iShares 7-10 Year Treasury Bond ETF(美:IEF),年初至今升10.42%,现时股息率为1.29厘。
不想只投资政府债,可留意领航整体债券市场ETF,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Index Fund ETF Shares(美:BND),主要投资在美国国债、有投资级别的公司债,以及美元计价的国际债券。BND亦为每月派息,对上一次除净日在10月1日,每股派0.150293美元(约1.17港元),现时股息率为2.36厘,年初至今升6.45%。
最后,必须再次提醒,投资债券ETF并不等于投资债券,债券ETF派息的息率及次数不设保证;投资债券ETF没有到期日,而且ETF价格可升可跌,投资者要小心沽货时蒙受价格损失。
香港也可买美元及亚洲债券ETF
没有美股户口?其实香港也有债券ETF的选择,只是选择并不多,交投亦较疏落,较具规模的债券ETF有沛富基金(02821)及BMO亚投债(03141)。
沛富基金追踪iBoxx ABF泛亚洲指数,主要投资于亚洲市场政府债券。这只债券ETF每半年派息一次,对上一次除净日在7月21日,派息1.23美元,以上周四(22日)收报122.8美元计,股息率约2.1厘。该债券ETF在港交所(00388)挂牌,买卖方法跟股票ETF一样,入场费为1228美元(约9,578港元)。
BMO亚投债追踪彭博巴克莱亚洲美元投资级别债券指数,该指数投资于有投资级别(即拥有BBB-或Baa3级以上的信贷评级)的亚洲地区(日本除外)的政府相关债券及企业债券。BMO亚投债每季派息一次,对上一次除净日在10月5日,派息11仙,以上周四(22日)收报16.37元计,股息率约2.8厘,入场费约3,200港元。
转载自《iMONEY智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