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财金博客张化桥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中美引进人才的方法之比较
张化桥
作者:张化桥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0-12-18 11:07:00

作者介绍

在瑞士银行工作11年(中国研究部主管,投行部副主管)。2006-08年任深圳控股COO。1986-89年任职人民银行总行。1991-94年,堪培拉大学金融学讲师。先后在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今天,BBC收音机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辩论。谷歌的前CEO说:你看,硅谷一半的创业者都是新移民,特别是印度的移民。另外一派反驳:美国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它的发展难道每天都需要印度的软件工程师吗?印度每天都诞生几千几万个爱因斯坦吗?这完全是科技公司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而做的游说。这些HB1签证对微软、谷歌、脸书这些科技公司来讲,就是一个便宜的劳动力进口项目。而对美国整个国家并没有什么好处。

  美国每年光是签发的绿卡就有100万张,还有很多其他的移民计划,再加上非法移民。

  这跟中国的专才引进方法有天壤之别。中国试图只引进最尖端的人才。比如什么副教授以上、博士学位等。但是移民和专才是一个生态问题,美国的方法是大量地引进整个生态。其中,如果有5%、20%的杰出人才,这就已经非常好了。而中国是挑挑拣拣。这个生态就永远不能形成。因为你在引进杰出人才的同时,他的老婆(含情妇)、孩子、司机、厨师、理发师、报刊、健身教练必须是整个生态的引进。

  谁的方法更好?格局决定一切。


  转载自张化桥博客。

分享:
返回张化桥
其它张化桥文章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