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12-03 16:28:52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博士、香港大学中医学硕士、香港大学中医全科学士、电台节目莉英谈《深》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
近期天气犹如过山车一样,时而阳光普照,风和日丽,时而雨一直下。除了阴晴不定外,还来过强波幅湿度差,简直与传统冬天天气背弛。若果体质强健,纵使天气不稳,也没有太大影响。若果脏腑功能欠佳,便会容易波及健康状态,而当中最容易出现的,便是中风。
研究显示,气温下降一度,中风机率相继提升。从中医学角度来说,早已有依据。
中风成因:
病变部位在头部,是由气血逆而不降所致。如《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
1.积损正衰
若果素体体弱、过劳、过倦、熬夜、睡眠质素欠佳、长期压力、营养失衡或久病气血亏损等,本身脏腑功能已经不平衡,若遇上天气不稳,便容易造成脑脉失养。
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突发中风。正如《景岳全书·非风》说:“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
2.劳倦内伤烦劳过度
伤耗阴血,阴虚而火旺,或阴不制阳,易使阳气鸱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突发昏倒,诱发中风。
3.脾失健运
若过食生冷、辛辣、淀粉、糖份、奶类、煎炸、肥甘厚味或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内生;或肝郁化火,烁津成痰,痰郁互结,携风阳之邪,窜扰经脉,而发为中风。
4.情志过极
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
暴怒伤肝,或情绪不稳,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
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综观本病,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素虚或痰浊、瘀血内生,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加之气候骤变等诱因,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引起昏仆不遂,发为中风。
然而,处理中风,必须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
‘中经络’
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主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伴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2.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主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伴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红或红绛。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主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伴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
4.气虚血瘀
主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伴面色觥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便溏、手足肿胀。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5.肝阳上亢
主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伴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
‘中腑脏’
1.痰热内闭清窍(阳闭)
主证:起病骤急,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项背身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红绛,舌苔黄腻或干腻。
2.痰湿蒙塞心神(阴闭)
主证:素体阳虚,突发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暗淡,舌苔白腻。
3.元气败脱,神明散乱(脱证)
主证:突然神昏或昏愦,肢体瘫软,手撤肢冷汗多,重则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痿,舌紫暗,苔白腻。
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风的唯一治疗方法就是:针灸。所以虽则中风证型多样,也可以透过针灸疏通经络、理气化瘀、醒脑开窍,从而处理中风的问题。
‘中腑脏’针灸
1.闭证:百会、水沟、太冲、涌泉、十二井等穴。牙关紧闭者加下关、合谷、颊车;舌强语蹇加哑门、廉泉、通里。
2.脱证:针刺后施以灸法于任脉俞穴以回阳救逆。选取神阙(隔附子饼灸)、气海、关元。
‘中经络’针灸
主要选取阳经及督脉之穴以熄风、调通气血。先针健侧,继针患侧。
选取百会、通天、风府为主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地仓、颊车。
避免
1.慎起居,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适度,重视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2.节饮食,避免过食肥甘厚味、烟酒及辛辣刺激之品。
3.调情志,经常保持心情舒畅,稳定情绪,避免七情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