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3-20 15:47:49
腿部力量变差,行走容易跌倒,肌肉流失或是“元凶”。有注册物理治疗师指,肌肉和骨质息息相关,肌肉流失者,多数同时有骨质密度下降问题,当肌肉支撑力不足,便容易因跌倒而出现骨折。他指,临床经验发现,若病人坐矮凳后难起身,或坐餐椅时无法单脚站起来,可能已是肌肉流失先兆,而多做“强肌运动”可避免肌肉退化。
注册物理治疗师李启翔。
注册物理治疗师李启翔指,不少人认为只有年纪老迈或长期卧床的长者才有肌肉流失问题,实际上不同年龄均有风险,有研究显示每2,000名居于小区的长者中,便有9.4%人有肌少症问题,成因与摄取蛋白质、维生素不足、高龄或认知能力下降导致活动量不足等有关。而出现肌肉流失者,大多同时有骨质密度下降,致骨质疏松问题,当肌肉支撑力不足,便容易跌倒并增加骨折风险。
大多同时骨质疏松 增骨折风险
李指,肌肉流失的病征明显,例如会感到腿部力量愈来愈差,不少人惧怕跌倒,而以雨伞“助行”,惟因雨伞缺乏支撑力,遇上天雨路滑,更可能因太依赖雨伞致失重心跌倒。他续说,从外观亦可见端倪,“如发现‘老鼠仔’变小,或‘膝头大过腿’,已是严重肌肉流失的情况。”
若想自行测试肌肉量是否足够,他建议可在旁人监测下,坐在固定的餐椅上,尝试以单脚站起,左右脚各一次,若成功即肌肉支撑力足够。他补充,肌肉力量减少会有一个过程,“临床观察上,最常见是长者坐在矮凳于米缸淘米后,无法自行站立;当问题加深,患者从沙发起来亦有困难;再严重者在床上躺平后,会无法靠自身力量从床上下来。”
李指,过去有病例是体弱至需卧床者,花了约8至9个月时间训练,才能再在床上坐起来,而且需扶着四脚架站起来,“出现严重肌肉流失的人士,通常进食亦有困难,摄取能量不足以应付活动量,结果恶性循环,愈来愈难增肌。”但他指,极少病人恶化至卧床才察觉肌肉流失,只要日常多做增肌运动,便可避免问题加剧。
转载自晴报www.skypost.com.hk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