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5-31 14:39:07
青光眼是全球常见的致盲成因,及早介入有助控制病情,惟以往技术易有误诊或漏诊。港大医学院眼科学系开创“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光学纹理分析(ROTA)”,借助人工智能,可准确观察视网膜的神经纤维情况,包括黄斑区有否受损等,准确度可提升3成。团队将联同奥比斯,下月起为本港3,000名年满50岁的公屋居民作免费筛查。
坊间普遍认为,青光眼都是先影响病人周边视野,中心视力不受影响,导致病人难察觉。惟港大研究发现,72%早期青光眼患者的黄斑,以及负责中央视力的视网膜中央区域已有神经退化,变相扭转传统认知。
梁启信(冼伟伦摄)
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眼科学系系主任梁启信解释,以往光学扫描技术(OCT)只能粗略分析病人的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再将数据图表与“正常”标准比较,惟人人神经分布都不一样,“标准”误差可能较大,加上视野测试亦依赖医生的主观判断,两者导致容易误诊和漏诊,间接亦得出以上错觉。
港大开创的ROTA技术则是在OCT基础之上加入人工智能,借助OCT取得的光学数据,人工智能可运算出病人视网膜,特别是视觉神经轴突的真实情况,让退化情况无所遁形,甚至可自动评估视神经受损概率,亦可直接推算病人视野。
伙奥比斯免费为3000逾50岁公屋居民验眼
港大眼科团队将联同奥比斯推出“‘视’不宜迟”青光眼ROTA筛查计划,在南区、观塘及大埔区公屋随机发信邀请3,000名年过50岁的住户作免费眼科检查,包括青光眼风险,料到明年第二季后开展第二阶段,届时可接受全港市民报名。
梁启信称,青光眼发病年龄虽未必有提早,但都市人普遍愈来愈重视健康,病人或较早能发现患病,强调只要及早发现,视觉神经未严重恶化,即可透过治疗控制情况,避免患者进一步失去视力。他续称,早年有文献显示,50岁以上患青光眼风险为4%,但相信数字受检测技术限制而低估,按早前在南区推行先导计划发现有近10%人有神经缺损,期望藉这次筛查,更准确推算全港情况。
转载自晴报www.skypost.com.hk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