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私募基金负责人,擅长结合传统经济及互联网、管理业务分别在伦敦、硅谷,香港。涉及房地产、互联网及跨境电商等产业,与多国实业家、创业家、天使投资等拥有广大的人脉。行事低调,口头禅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未来人才的竞争力,一定会由数码鸿沟(Digital Divide)走向AI落差(AI Divide),会用AI的人和不会用AI的人,正向两极发展。
未来,1%的AI超级使用者,将会掌握99%的资源和机会,不只是个人,也是公司,企业,乃至国家,而我认为,英语国家将会更强势。
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为例,如果一个已经具备中英文会话能力,而另一个只懂中文,两人与AI互动,可以学习到的渠道和深度,一定会出现落差。
英语小孩对着AI喊Hey GPT,用Python写个量子力学模拟器!中文小孩还在教AI识别方言、古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全球约有7000种语言,但AI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数据主要来自网际网络,而英文是网络上最主要的语言。
现在流行的AI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高度倚赖从网上获取的数据,因而明显集中在数字化程度高,而且人口多而且使用人多的语言,这个肯定是英文,进而让英语体系国家在AI竞争中取得优势,如果一个语言体系不被AI模型所认识,而使用该语言能够受益于AI的程度就会相对受限,甚至可能被加速边缘化,别小看言语之间带来的差距。
英文内容在网页、学术论文、社交媒体、程序码库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例如,维基百科的英文版本条目数量远超其他语言,GitHub上的开源程序码也以英文为主。这种数据的丰富性使得英文在模型训练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进而让模型在理解和生成英文内容时表现更为精准和多样。
技术生态的英语中心化AI的研发生态高度集中在英语国家,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顶尖的AI研究机构(如OpenAI、Google Research)和大学(如MIT、Stanford)主要以英文发表研究成果,开源工具和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也以英文为主要语言。
文化与经济影响力英语国家的文化输出(如美国电影、Netflix、流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不仅促进了英文数据的生成,也使得AI模型在理解英语文化脉络时更为熟练。
英文数位经济高度发达,涵盖电商、移动支付、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在例如智能客服、语音助手和内容推荐系统这些场景中有广泛应用。如今随着ChatGPT,以及来自Creative Diffusion、MidJourney和Adobe Firefly等视觉创作技术出现,它已经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此外,英语国家的经济实力使其能够投入更多资源于AI基础设施建设,如数据中心、云端运算和高性能GPU,进一步拉开与其他语言体系的差距。
这使得英文成为AI技术交流的通用语言,非英语使用者若想参与尖端AI研发,必须具备流利的英文能力,否则将难以跟上技术进展。
当资源集中在少数玩家之上,恐怕这次由AI带来的技术变革,将会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百度、腾讯等企业推出的中文大模型(如文心一言、通义千问)专注于中文语境的优化。中国的防火长城(GFW)限制了全球数据的流通。
想象下两个小孩子人机大战:这差距好比广场舞大妈和Elon Musk的代沟还大!
不懂英文,不懂如何写Prompts,在人工智能时代真的是死路一条。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