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现任恒生银行首席市场策略员
本周二(19日),人民币汇价突然大升,一度高见6﹒3674兑1美元。按路透社提供收市价计算,当天单日升幅近0﹒8%,并打破了维持了4个月人民币于6﹒42-6﹒51兑1美元的波幅范围。对于本周人民币汇价上升,市场给予的解读主要有中国出口强劲(9月年增28﹒1%,前值25﹒6%),中央把国内地产商的债务问题定为“可控”。而“跨境理财通”亦被视为人民币迈向国际化又跨进了一步等。另边厢,美国9月就业数据欠理想,美元汇价整体回落亦为人民币汇价升值添动力。
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
除了上述原因,笔者想加插多两个较少人提到而又确实利于人民币汇价升值的因素。本月初,《国基会》(IMF)公布全球第二季外汇储备占比。美元依然排行第一,在全球总储备金额上占比达59﹒23%(唯已是连续三个季度下跌,前值为59﹒51%),欧元占比20﹒54%。但重点是人民币在全球储备占比中,从第一季的2﹒47%,到第二季攀至2﹒6%。另外,从本周公开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9月份数字中显示,美元在全球支付占比中回落至39﹒45%,未能守于40%之上。相反,人民币的全球支付占比却攀至2﹒19%(较8月增加0﹒04%),稳占支付排行榜第五位。上述两数字更实在地反映出人民币在国际地位的提升。
人民币后向可留意两个因素
对于人民币后向有两点,一近一远,值得留意。近的,是下周四(28日),美国将公布第三季GDP初值。市场估计美国经济年化按季比只有3%增长。若属实,这意味美国经济将较第二季的6﹒7%增长大幅下滑,这可不利于美元汇价。货币是相对,如美元转弱即人民币有机会变强。至于一个较长远因素,是明年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PEC)将正式执行。届时中国与东盟14国将一同降低贸易壁垒,这可有利扩大中国出口市场及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经过本周的急攀升,不能排除技术上人民币会有所调整。但长远维持看好人民币基础因素不变。
(笔者电邮:enroll@hangseng.com)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