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0-07-09 11:08:58
本地设计师(MADE IN EDEN)、手作人(EDEN CRAFTS WORKSHOP)及绅士文化平台(WALKING DAPPER)的左脑,主张在细节中透现文化内容,从音乐、电影、历史、人文……多角度品尝每个时尚风貌,在现代与传统的互相激荡之下,道出你我他身上每件服装的背后故事。
上年有句说话来自Offwhite的设计师Virgil Abloh—“Streetwear? It’s definitely gonna die!”这么一番话可能叫人嗤之以鼻,但个人认为所谓的死亡,只是转换了个方式生存下去。近年街头时尚的形态锐变,大家总是有目共的。
基本上我们都接受了streetwear“变得复杂”的事实,由平面图案到立体五金配件都全面讲究,机能布料及细节的应用更接近techwear。那些反光物料、无缝车线的利落效果更给笔者莫名亲切感,看起来熟口熟面,这种充满未来感的时尚又跟过去有何关系?
视觉上仿如80年代sci-fi电影里的戏服,当年对廿一世纪充满憧憬的《Back To The Future》、《Blade Runner》、《Ghost in the Shell》……此刻看起来都满有时尚味道,感觉上是当下街头风格的起点。回想《Blade Runner》在1982年上映时票房惨淡,影片缓慢节奏、内容深奥加上动作场面欠奉,简直吓怕了观众与投资者。然而踏入90年代后世人开始欣赏到其艺术性,不断推出重制版本并于去年上映了续集,历年来对时装界亦有一定影响。
前年Raf Simons就在唐人街重塑了《Blade Runner》的场景作天桥舞台,光管雨伞、东方元素、复制人主题都完全是取材自该电影。70、80后的观众大概会很有共呜。
早年的Givenchy(fall 1998)及近年的Yohji Yamamoto(fall 2017)亦充斥着戏中角色风格,受影响的其他设计师还真多不胜数。又80s又sci-fi,结论就是“80年代人所想象的未来”。
当然不得不提另一神作《Ghost in the Shell》(攻壳机动队),前卫意念加上角色立体感都令人为之动容。有趣地这两部戏皆以香港城市街道作背景,而满布霓虹招牌的繁华闹市下都是冰冷调子,所描写的2020年代既空虚寂寞又沧凉凄美,电影推出二十年后的今日翻看是更震撼,感觉就更落魄迷失。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