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0-12-23 11:03:00
生于八十年代,土生土长的室内设计师。在香港读设计,在香港做设计,在香港教设计。 现为Hintegro Design 和 HINT.选物店的主理人。以设计作为桥梁,助学生多角度看世界;以设计作为语言,让人发掘隐藏于生活中的美学。
月初受deTour设计节邀请,参与一场关于“Less=More/Bore”的讨论,和几位讲者一同从建筑、时装、室内设计等再思考。记得几年前写过一篇“Less is More的领悟”,在预备讲座的过程中,又回想起几个片段,更肯定“Less is more”在空间设计而言,不单单是概念或手工上执行的手法,更重要的,是其与空间的关系和意义。
遇上过一位在美国出生的中日混血儿,为了让一对子女继续学习和欣赏东方传统文化,特意要求新居的客厅设计中,可以让她不时转换来自祖父母辈上百件的日本和中国古董家具。当时我想象古董家具就如画廊中的艺术品,所以以木、铜和磁砖拼凑成一个简朴、优雅而不失高贵的角落,一方面有更多弹性容纳不同风格和组合的陈列,又可以突出中、西、日汇聚这个意义非凡的点缀。
这位客人同时是一位企业家,在世界不同角落也有住的地方。我问她“哪里才是你的家?”她说:“只有我的母亲和家人在,就是我的家。”这些年来做了许多住宅的设计,我都会花时间了解客人的生活日常,许多时让他们最满足的,往往不是讲究装潢如何富丽堂皇,而是每一个细节如何诉说出他们的故事,在屋檐下享受和聚焦专属的时刻。
又想起曾为Fritz Hansen的香港店设计,用上木地板、全白的墙身和天花,营造丹麦摩登家居的氛围,衬托一张张充满历史和工艺的椅子。在每一张椅背上也有一个小牌子,印上Arne Jacobsen的金句,初衷也是希望客人可以专注欣赏大师的作品,有如走进艺术馆。
至于位于中环的Interval Coffee Bar,日本硅藻土(けいそうど)和黄铜两种物料利落的对比,正好映照中环实干的日常和迷人的晚上。对于中环人来说,这里就是繁忙工作过后,稍息片刻、静心呷一杯咖啡或Cocktail的好地方。
在这变幻无常的一年,特别想起一直祟拜的茶道大师千利休。他创立的日式美学概念wabi-sabi(侘寂)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淡然,和自然和谐共处,省略过多的装饰,呈现事物最原始的状态,也强调专注当下的人、事、物。这个圣诞未必如以往一样多姿多采,或者也是个好机会,重新练习欣赏生活的细节,追寻当下的最美时刻。
设计讲座重温:https://bit.ly/38m45rx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