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财金博客范强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灵光消逝的年代
范强
作者:范强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2-11-01 14:13:46

作者介绍

资深新闻工作者。90年代任驻英国记者,专职采访香港政权交接新闻。回港后长年从事国际、两岸新闻的报道和时事分析。

  与我那些大多数立场鲜明的朋友和同行们不同,如何看待俄乌战争是一个令我困惑的问题。基于外交周旋、战争、核子危机等等,新闻界需要对欧洲局势作出政治、军事及经济角度的即时陈述和反应,但考虑到欧洲的高度文明特质,这些陈述和反应略为欠缺细致。就此而言,以下是最近与新闻无关,但我仍然觉得有价值写下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为了“追贴”中国香港的文化活动,去年我买了一张中国香港博物馆年票,然而一年过去,尤其是今年俄罗斯出兵乌东之后忙于追踪时事,居然一次也没有用过。直至机缘巧合之下,近日去看了艺术馆已进入尾声的《走进巴洛克》展览。



进入尾声的《走进巴洛克》展览


  事实上我去了两次,第一次是匆匆经过,第二次则是昨天专程去细看部分画作。而我事先提醒,看完此文有意前往艺术馆的朋友需加快动作,因为明天(2日)就是展览的最后一天。而我认为,与其坐在自己的键盘之前放大个人的世界观,实际上更有可能前往尖沙咀观看一幅画作,来增加我们对欧洲“具象”的了解。

大卫战胜歌利亚

  例如,我们可以在5米开外端视《大卫战胜歌利亚》,思考谁是挑战巨人的大卫?是抵抗俄罗斯入侵的泽连斯基?还是抵挡北约东扩的普京?令我更为有感的是围绕着大卫及他的战利品载歌载舞的一众女子,我甚至有点上脑,觉得左边摇摆着手鼓的女子,颇有几分似好战的特拉斯。



谁是大卫?留意左边那位举着手鼓的女子。(中国香港艺术馆)


  暴力在欧洲的艺术作品中其实无处不在,例如展场门口的巨幅海报《阿波罗和玛尔叙阿斯》,就是关于俊俏的阿波罗神,正在活剥玛尔叙阿斯的人皮。原因是对方不仅拿走了他的神笛,而且四周围吹嘘他比阿波罗奏得更好。我真心佩服把这幅画作为海报的选择,因为它成功排除了在展场搞亲子互动环节的可能。

  因为这是成人的冷酷与现实世界。敌我杀戮的场景还体现在《珀耳修斯和美杜莎》,而当我们顺着画家的笔触偷窥苏撒拉洗浴时,亦不应被她的裸体迷惑,因为只要注意到背景那两位权势者的存在,就不难联想到他们同时可以象征今天欧洲政坛的腐败。


达娜厄与宙斯的云团

  文艺复兴当然也是充满美的,例如我们可以看到提香的《达娜厄》,也就是把美杜莎斩头的珀耳修斯的母亲,此刻正在等待化为一股金色云团前来与她私会的宙斯。长话短说,希腊女神经文艺复兴时代的提炼之后达到极致,最后演化成俗世肉身的马奈画作《奥林匹亚》,现正挂在巴黎奥塞博物馆楼上的某个当眼角落,心慌慌地防范来自环保人士的侮辱。



达娜厄迎来化为云团的宙斯。(中国香港艺术馆)


  而奥塞博物馆刚刚发生了泼洒液体事件,馆方拒绝透露是哪幅作品受难,但位于该馆之内,哪幅会是寻常之作?据说是梵高的,或是高更的作品。是的,就在欧洲准备度过缺电缺燃气的寒冬之季,环保组织向全欧各地的艺术品发起了泼洒攻击,以表达他们对化石燃料的坚决反对。

  莫奈的《干草堆》被泼薯蓉,梵高的《向日葵》被泼番茄酱,这还不够,这些环保人士干脆把自己的头粘贴在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以及柏林自然博物馆的一副恐龙骨架之上——他们觉得自己有权这么做。而在今天的欧洲,如果我们试图在艺术作品中加入一股云团,它更可能象征生物病毒或是核子云朵,而不再是宙斯的化身。

  今次展览有一段很美的解说词可供借用:“圣经和神话题材中精深文学典故的引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场景,如同维苏威火山在深夜爆发一般,构成了让人沉浸其中的那不勒斯巴洛克画作的骨干”。欧洲文明何尝不是一直处于暴力火山的边缘?



欧洲文明与暴力的火山为邻。(中国香港艺术馆)


库斯图里卡的声音

  第二件事是塞尔维亚著名导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最近频频就欧洲政治问题表态,认为欧洲应该争取独立自主。

  在前南斯拉夫崩溃并陷入内战期间,库斯图里卡是最为受到西方颂赞的塞族导演。我曾经在伦敦Hammersmith区的Riverside Studio看过他的电影专辑,当晚一共播了两部电影,一部是他在1985年,即南斯拉夫时期拍的《爸爸出差时》,另一部是1995年内战时期拍的《地下》(Underground)。



《地下》描述的痛楚与绝望被遗忘。(互联网)


  两部电影拍摄时间相差10年,但由同一批演员出演,前者仍是在表达对社会体制的不满,而后者变成了族群仇杀之下无法解脱的痛楚与绝望。西方文化界为之动容,然后一如既往匆匆遗忘,留下库斯图里卡继续面对和思考自身的命运。他最近的言论是这种思考的结果,也反映了来自欧洲内部一把极容易被掩盖掉的声音。

  看电影之时已是数十年前,当时我阅读本雅明的《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只把它视为必修课的教科书。而今果然灵光远去,代之以键盘时代的失智、傲慢与荒蛮。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范强
其它范强文章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