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12-28 16:48:56
资深新闻工作者。90年代任驻英国记者,专职采访香港政权交接新闻。回港后长年从事国际、两岸新闻的报道和时事分析。
岁末隆冬之际,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到了华盛顿,而俄罗斯前总统、执政党党主席梅德韦杰夫也来到了北京。这么巧?
确实,华盛顿和北京的两场外交活动有很多巧合之处,例如都是由中美两国东道主在短期内主动邀请,并都是以最高级别接见。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接待了泽连斯基,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则在北京面见了梅德韦杰夫。北京的这次会面,是中共作为执政党向统一俄罗斯党提出的邀请,梅德韦杰夫以党主席到访,是两国执政党最高级别的会晤。
中美互动亦被标“冲突”符号
由于中美关系陷入低谷,导致涉及两国之间的任何动做都容易被标上“冲突”符号,但两国这次在同一时间,分别邀请俄乌两国首脑到访,大概率不是“历史的偶然”,也不会是出于升级对抗。一个很明显的证据是,在拜登款待泽连斯基,以及后者在国会山庄发表演讲时,都刻意避提了北京的这场会晤。假如中俄首脑的会晤是旨在升高“集团对抗”,美乌首脑何以会“默不作声”?
拜登邀请泽连斯基访白宫,似是防范俄乌战争失控。(美联社)
先看美方近期动向,拜登即使是在中期选举前民主党竞选艰难的时候,似乎也没有表达过要邀请泽连斯基访问白宫来提振民意支持,现在却为什么要请他来?如果我们追溯在中期选举后俄乌战场发生了何种动向,就不难发现,最令拜登不安的事件,发生于G20印尼峰会期间,当时一枚乌克兰S300防空导弹击中了波兰境内。
由于泽连斯基和媒体最初都指该枚导弹是俄罗斯发射,拜登大惊之下暂停了G20峰会议程,临时召集G7及欧盟代表召开紧急会议。他同时还亲口澄清导弹不是来自俄罗斯,一名美联社记者还因为未经查核下误报新闻而被解雇。但泽连斯基仍然企硬,指有关导弹来自俄罗斯的情报,是“乌克兰军方”通知他的;因此“没有理由”不相信。
拜登在G20峰会期间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波兰遇袭事件。(美联社)
拜登邀泽连斯基控管危机
基于波兰是北约成员国,如果确定是受到俄罗斯攻击,北约就应行使集体防御,这将使得美俄两个核子大国首度卷入直接冲突。这还不够,事发不久,乌军的无人机深入俄罗斯境内,轰炸了当地的军用机场。而那,是部署战略轰炸机的核武设施。
换言之,如果针对波兰的“意外事件”未能触发北约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那么俄罗斯核战略机场遇袭亦可能挑动莫斯科的核打击反应,最终仍会把北约拉入直接冲突的漩涡。根据美国白宫及国防官员表述的既定政策,美国期望乌克兰战场削弱俄罗斯,并促成俄内部政变,但会避免美军直接卷入冲突。而上述两件事皆可能打破美方政策,恐难以令拜登安枕。
据说,拜登向泽连斯基发出邀请后,对方犹豫了四天才同意亲赴华府,难道他担忧这是“鸿门宴”?两人在白宫门外“拍完肩膀”,一待关上门,也许拜登劈头就会问他上面两件事的来龙去脉。表面上,泽连斯基在华府受到高规格接待,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拜登并没有向他提供更具攻击力的武器,而只是提供了一套用于防空的爱国者系统;至于国会演讲,他也未能获得未来主导众院的共和党积极回应。
美国外交国安高层访北京
因此,拜登忽然邀约泽连斯基前来,更像是一次危机控管,最为重要的事项,就是避免战争“意外”扩大至北约,或升级至核冲突。在此次行程中,不仅泽连斯基亲口承诺从不寻求美军参战,白宫亦明确划下底线:“无论明天,下个月,还是明年”,拜登都不会派美军赴乌克兰作战。
在波兰遇导弹袭事件发生不到一个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康达、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管罗森伯格联袂访问北京。他们离开后十天,就上演了梅德韦杰夫现身钓鱼台国宾馆的一幕,这是不应忽视的时间线。
附带一提的是,康达一行随后访问了韩、日。只要意识到中美在俄乌战场的核风险问题上存在互联,就不难理解在朝鲜半岛核控管和台海局势等问题上,双方同样会“坦率交换意见”。
梅德韦杰夫在短暂的访华行程中,与中国领导人举行闭门会议。从俄方透露的要点,一是梅在会晤中强调:“乌克兰危机事出有因,十分复杂,俄罗斯愿意通过和谈解决面临的问题。”俄总统普京在梅氏访华次日,亦在莫斯科重申,俄方力求尽快结束战争。
俄乌战争在短期内没有出现停火的曙光。(美联社)
俄罗斯提“后苏联空间事务”
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要点是,无论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罕有提到一个概念,即如何处理“苏联和后苏联空间事务”。这个月30日,正好是苏联诞辰一百周年,俄罗斯单独对抗北约已显吃力,克宫是否欲借此时刻大幅改变国家布局,将其战略安全部署扩大到前苏联范围?
例如,普京在梅德韦杰夫赴京前一天到访了白罗斯首都明斯克,与白总统卢卡申科敲定一系列战略、政治和军事合作,包括俄军为白罗斯建立核保护伞。那么乌克兰又在多大程度上,属于克宫的“后苏联空间”?简而言之,克宫在重申支持和谈的同时,也透露了另一个信息,即俄军的行动旨在重建苏联时期的安全空间,这就意味着俄方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北京如何参与俄乌战争,尤其是核危机的降温,恐怕也是建立在战事难以在短期内结束的现实基础上。一方面,中国协助美俄建立控管渠道,并不会因此令俄罗斯感到孤立。因为在发生类似于波兰遇袭的意外事件时,克宫亦需要某种机制防止美俄双方误判,以致令战争轨道超出其预期。
中美两国首脑在G20印尼峰会期间实现双边会晤。(美联社)
新一年的关键问题在台海
另一方面,中国协助美俄建立控管渠道,倒也不意味中美关系因此改善。中方在俄乌问题上呼吁冲突国“保持理性克制,开展全面对话,通过政治方式解决安全领域共同关切”;同时呼吁欧洲各国展现“战略自主”,防止“危机长期化”,实现欧陆“持久和平和长治久安”,言下之意仍属意欧洲的问题欧洲解决。
中方真正的底线仍在亚洲,当中俄高层在北京会晤之际,两国海军在浙江舟山及台州以东举行联合军演,正好面向美军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北京的信息很清楚,北约不应东扩至亚太,更不得触碰台海问题,否则就可能导致亚洲战略均势的天秤改变。
这正是新一年最为关键的问题所在:美国显然不仅是要碰台海,而且看来力度只会升高,而不会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