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8-05 13:27:39
曾任职澳洲联邦政府及外资跨国银行,并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及改革、发展政策,对有关问题具深入分析能力及独到眼光。
上文谈到中国经济因管治失效,导致社会信心下滑而增长硬着陆。管治失效则源自政策不当,但日前却似初见转机。
强调促进投资需求
日前习近平主持的政治局会议讨论了经济问题,提出了下半年要做到最好,并强调扩大需求,特别是为投资理顺各种融资渠道如专项债券及基建基金等。令人瞩目者是未再提及消费带动和供给侧等,看来是初步了解到要纠正轻投资重消费和轻需求重供给的政策思路失衡。后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却又画蛇添足地加上要推动消费,使与投资并行促内需。这反映“消费迷信”在政府中仍有市场。表面上由促消费来振内需看似合理,实际上却本末倒置。没有投资何来消费?目前在信心不足下,人们尤其基层都不敢消费,有点余钱便还贷或储蓄。只有由投资创造就业并转化为消费基金,才可从根本上促消费。上半年人均实际收入的增幅很低,虽约与GDP增长同步却很难支持消费回暖。也只有投资才可做到稳住经济主体和保就业,促消费最多只能起短暂作用。
“能出尽出”的救亡政策,实际上最乱洒金钱药石乱投,对此国内也有反对声音,如指出不能再走信货扩张及地产带动等发展模式,和扩张政策要留有余地以备日有所需等。当局亦以“不超发货币”和“不搞超大规模刺激”等说法作回应,但实际上货币已大幅超发,财政刺激也接近超负荷。各地财政很紧而公务员都要减薪,更须防没有余力应付国内外突变。
须防出现债务危机
政治局会议提到要尽力做到最好,似有更深含意,就是因应时势尽力推动增长,但不必计较是否达到年初所定目标。这乃合理和及时之举,在严峻形势下尤须注意刺激措施的质素,而非乱放贷乱派钱以增力度。在高杠杆下货币政策尤应审慎,刺激经济的功能应留给财政及其他政策,货币增长只须“适应性”(Accomodative)便可。本来一般担心货币过度扩张会引发通胀及资产泡沫,但目前情况未必如此,中国的通胀大多是输入型及供给侧成本推动型,在信心不足下需求不会大涨,资产也泡不起来。有内地专家指出了其他问题:今年4月罕有地出现融资塌方,当局为扭转局面实行“运动式”放贷,但这将降低信贷资产质素令风险上升,同时也不利于把融资重心由债转股的长远政策。笔者则更担心出现债务危机及“资产负债表衰退”。最近有三类涉及债务的问题浮现值得警惕:(一)众多企业(包括恒大等大企业)违约。(二)按揭信贷出问题,特别是“停贷”出现。(三)银行出事故,如河南小银行存户提不到款亦引发骚动。在这情况下当局必须及早理顺债务问题,而非由大放水加深问题。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