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0-11-09 16:53:45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博士、香港大学中医学硕士、香港大学中医全科学士、电台节目莉英谈《深》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
正式踏入冬季,好友们相约羊腩锅、海鲜宴,良朋共聚,大擦一餐。
Mandy向我递上了她最爱的长脚蟹盖,内附有蟹膏,我笑答:“这是你的最爱,你吃吧!”
Mandy扁嘴:“我已经没有这个本事了,这里最能消耗掉这些蟹膏的,相信就只有你一人!”
我不明所以,她续:“我患上了不治之症,脂肪肝。”
我奇怪:“不治之症?”
Mandy续:“对呀,从你们中医角度来看,有这个病吗?同时,有医治方法吗?”
我答:“当然有啦,也并非不治之症呀。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积证”的范畴,《内经》云:“肝之积,曰肥气”,故也称之“肥气病”,即是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病位在肝,以脾虚、肾虚为本,以气郁、食滞、痰、瘀、湿、热、寒为标。中医认为主要可以从“痰、瘀”谈起。长期食用高胆固醇、高糖饮食造成肥胖的人,多为气虚体质,由于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气不够,食物就容易在体内生“痰”;若再加上肝失疏泄引起气滞,便会出现“瘀”的现象,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久病必瘀。其中过度饮酒的人还容易导致湿热下注。当“痰、瘀、湿、积”这些病理产物积聚在肝脏,就容易造成脂肪肝。
其主要病因如下:
1.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过饥过饱,嗜酒过度,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生湿成痰。
2.少劳过逸,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与脾运不健。
3.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木克脾土,血行不畅,聚湿成痰。
4.感受外邪疫毒,在香港地区主要感受湿热疫毒,损伤脾胃,聚湿成痰,痰湿热毒,蕴伏肝脏。
5.它病转化,如:胁痛、黄疸、消渴(糖尿病)等病久治不愈,则可转化成为本病。
6.药毒伤害,若用药过量或用药不当,或接触有毒物质,均可助邪伤正,损害脏腑功能。”
Mandy续问:“我姊姊同样患上脂肪肝,但是她有时会感到肝区胀痛,但我就从来没有任何不适,只是从体检中发现,是否我们的情况有所不同?”
我答:“脂肪肝的证型包括:
1.痰瘀阻络型
主证:临床表现为肝区胀痛为主,胸闷不舒,伴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暗红,苔薄腻。
2.痰湿内阻
主证:临床表现为右肋胀满,嗳气恶心,伴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淡红,苔厚白腻。
3.肝肾亏虚
主证:临床表现为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伴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
4.气滞血瘀
主证:原有消渴病(糖尿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硬拒按,伴纳差乏力。舌紫暗有瘀斑,苔薄白。”
Mandy问:“有治疗好办法吗?”
我答:“可以用针灸。
针灸可选取:中脘、合谷、太冲、足三里、丰隆为主穴。中脘可理气和胃,健脾化湿,帮助消化,对于没有症状的轻度脂肪肝,伴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作呕、呕吐、右上腹隐隐作痛的中度脂肪肝皆有帮助。合谷是大肠经的原穴,可使大肠经的气血畅通,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及时排出体外。太冲穴为肝经的原穴,可以有效地调节肝脏的功能,使情绪舒畅,气血调和,避免多余的脂肪堆积在肝脏。合谷穴和太冲穴,均为是人体的重要保健穴位。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三里’有理上、中、下‘三焦’之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降低血脂、血液黏度。丰隆穴为古今医学家所公认推崇的治疗痰湿证的首选要穴,具有通经活络、通调脾胃气机,能使气行津布,中土得运,湿痰自化的功效。
以上诸穴相辅相成,针刺这五穴佐以艾灸,均可达到行气活血、疏肝利胆、健脾化湿和清热解毒的效能,能降低血脂和调节免疫力,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Mandy大喜,续问:“是否一定要戒口呢?我忍口忍得很辛苦……”
我答:“脂肪肝的日常护理:
1.积极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酒。
2.忌口论: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进食太甜、太咸和过分油腻的食物。
3.陶冶性情(肝与情绪很有关系,肝郁气滞是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
4.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健脾,健脾则运化好,防治脂肪肝),每星期进行三次三十分钟的有氧运动,不要因体重没有下降而放弃,因为适量的运动对心脏和肝脏是很有益处的。
5.虽然减重是预防脂肪肝的关键,但是过分的节食减肥反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长期节食令身体吸收不良,身体把脂肪迫进肝脏,好让肝脏分解转成甘油来使用。因此,长期缺乏糖份或蛋白质都会导致脂肪代谢异常,令肝脏囤积脂肪,反而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Mandy笑着笑着,将羊腩大口大口地送到嘴里去。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