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9-18 08:18:55
香港的文艺风气近年愈趋浓厚,随PMQ、M+博物馆等艺术场所落成,逛展成为不少时下港人的休闲娱乐。加上,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等新兴科技涌入港人生活,艺术融合科技成为展览新潮流,亦为策展业带来两大新挑战。
有资深艺术顾问提到,随科技与时代转变,策展概念早已迎来巨大转变,并强调需具备6大技能,方能成就策展事业。
资深艺术顾问伍常虽策划不少艺术科技展览,但由于非策展和艺术历史出身,更爱以艺术科技展览创作者自居。(曾耀辉摄)
从事艺术咨询和策展工作逾10载的Art Prince Advisory创办人伍常(Heiman),曾接触公关及市场营销、拍卖行、教育、展览策划等多个范畴的工作,更自2018年起专注艺术科技工作,曾为跨媒体创作人黄宏达及由黄所发明的AI水墨艺术家A.I. Gemini策展。
坊间不少活动 “为Tech而Tech”
他忆述,在公关公司参与Art Hong Kong(香港国际艺术展)和Art Basel Hong Kong(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让他在“本港艺术市场冒起的时期踏入了艺术市场”,并意识到有意跳出公关身份,更直接地为文化艺术行业作出更多贡献。
伍常策展的艺术科技展览《星夜花园》,展出了荷兰梵高文化遗址基金会与香港Web3初创共同推出的限量数码艺术作品,相关的收益将用作梵高家乡文化遗址保育。(澳门旅游局官网图片)
非策展和艺术历史毕业的Heiman坦言,比起策展人,更爱以艺术科技展览创作者自居。而其策展模式亦异于传统,“传统策展概念是怎样在手头上的100件作品中,拣选10件来说故事;但我们是可以由零开始,即从找场地、金主,再到找艺术家、处理运输和保险等逐步凑合而成。”
随科技普及,他提到策划数码娱乐的工作竞争更大。“商场的活动数量变化不大,但人人都做到AI时,门槛愈来愈低。我们必须努力让负责拨款的人明白,我们来自传统艺术界,除有丰富的艺术家网络和IP外,能以较为策展的方式摆展览。”
同时,他留意到坊间不少活动或展览是“为Tech而Tech”,仅利用很多投影器及视觉动态效果,塑造出一个大型的虚拟世界,却没有实质意义。“艺术科技既要创新也要落地,当观众仍是传统观众时,你不能走得太快太远、过多虚拟元素”,还要着重内容表达,“科技是协助诉说艺术故事的工具,艺术科技需要有疗愈身心灵效果,能安抚人心。”
拥高度适应力 应对不同人和事
事实上,策展人除统筹及组织整个展览外,更重要是如何在众多作品拣选出合适的作品,呈现艺术家的故事同时,达到主办方策展目的。
Heiman称,过往工作让其具备高度适应力,以应对不同的人和事;另强调具备:(1)兼顾多方持份者的意见和要求的社交能力、(2)有艺术界人脉、(3)具想象力、(4)组织能力、(5)愿意不断学习的心态和能力,以及(6)对投身艺术世界的热诚,是可持续地投身策展工作不可或缺的6大元素。
添新价值 助传承工艺传统文化
艺术往往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然而部分传统文化和工艺早已随时间消失。资深艺术顾问伍常(Heiman)认为,随科技对人们的影响力渐增,涉及Web3、元宇宙、NFT、VR等范畴的艺术科技,有助将传统文化和工艺传承。
以其去年策划的NFT艺术展览为例,有一位前来观展的传统麻雀工艺传承人,对于看见由父亲传下来的传统工艺,能成为艺术展览主角,并以新形式展现人前,表示感动并购入麻雀NFT以作支持。
参观者见父亲作品 深受感动
他表示:“其实本港有很多文化、IP,是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展现。艺术科技不只是做些吸睛的东西,更可以贴地、实在地为麻雀、旗袍、香港电影、霓虹灯文化增添新的价值。”
文化传承从来都不是一代人的事,故他自2020年起担任大学讲师,希望借助自己的经验和人脉,“如我尚能接触到的大师夏永康、知名文人董桥,将上一代的作品传给下一代,让他们自行分辨好作品及继续传下去。”
摘录自香港经济日报。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