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华夏时报》总编辑。擅长以新闻手法解读经济方略,以专家视角点评财经事件。文风犀利幽默、观察细致入微、评论入木三分。
今天要聊的话题是董明珠动了谁的奶酪?
大家都知道,格力电器(000651.SH)董事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超级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宣布了史上最大的一笔股权激励的方案。涉及到金额规模大概30亿左右。1.2万格力中层干部和核心员工有资格参与。如果说每个员工按照27.68块/股的购股价格能够行权的话,这就意味着每一个人平均按现在的价格来讲,是净挣25万。
当然,有人给董大姐算了笔账,因为董明珠一个人就有3000万股。换句话来讲,账面浮盈大概是八个亿左右。这个方案一出的话,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方面是格力股价连续的下跌,另外一方面舆论非常不友好。尤其是针对董明珠的舆论,有人觉得就是被割韭菜了,吃相不好看。
怎么来理解股权激励?理论上讲,股权激励是好事情。那为什么二级市场做出如此的反应?原因并不在于说行权价过低,只有市场价的一半;也不在于董大姐一个人占了多少份额;更不在于行权门槛是不是低,比方说业绩增长10%就可以。
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股权激励的这部分的股权来自于哪里?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个问题。
一般来讲,股权激励的这部分股权,有的是来自于大股东的转让。理论上讲就是大股东做牺牲,奖励管理层,这肯定是好事情。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来自于定向增发,有功劳、有苦劳的管理层定向增发一部分股份。那么,价格相对优惠,当然肯定是净产值之上,这样的话老股东也不会反对,因为带来的是资产的增值,而且能够绑定管理层的积极性,肯定也是不会遭到反对。
现在的问题是,格力用来做股权激励的这部分资金,既不是大股东转让的股权,也不是定向增发来的资金。而是上市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的股份。
说老实话,这就动了散户投资者的奶酪。换句话讲,就是用股东的钱从二级市场上买回来了这么多的股份,然后半价再转让给管理层。
你说不是动了投资者奶酪,是动了谁的奶酪?问题就在这个地方。当然,话讲回来,如果格力的股价一直在涨,那就是天上飘来五个字:那都不叫事。
可问题是格力股价一直在跌。
转载自水皮微信公众号。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