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5-12 12:11:59
大肠癌是少数可透过筛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癌症,卫生署早年推出大肠癌筛查计划,惟接受检查的比例偏低,料因市民抗拒入侵性的大肠镜检查。
专家指非入侵性方法检测更方便(中大图片)
中大医学院肠胃科率领国际团队制定使用“非入侵性生物标志物”的筛查临床指引,其中提到“粪便微生物标记物”不但灵敏度高,更可检测腺瘤性瘜肉及预测瘜肉切除后复发的可能性,料有望提高市民接受筛查意欲。
卫生署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在2018年恒常化,但少于15%适龄人士受查,料因市民抗拒大肠镜检查及大便隐血测试准绳度低,全球医学界已研用更精准的“非入侵性生物标志物”作筛查。
中大医学院肠胃科得蒙亚太胃肠病学会、亚太消化内镜学会代表亚洲率领来自全球十多位专家学者,在去年制定使用非入侵性生物标志物进行大肠癌筛查的临床指引。团队审阅近800篇医学文献,建议非入侵性生物标志可用于大肠瘜肉风险一般,但想知道患大肠瘜肉风险者,以及瘜肉风险较高,但抗拒做大肠镜的人士。
可预测后发可能
团队检视各种非入侵性生物标志物,当中血液基因侦测大肠癌及癌前瘜肉的灵敏度偏低,粪便肿瘤标志较昂贵亦未能有效查癌前瘜肉。而粪便微生物标记物对大肠癌灵敏度高,更可测腺瘤性瘜肉及预测瘜肉切除后复发可能性。
专家指非入侵性方法检测更为方便,料可提高市民筛查意欲。中大医学院院长兼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陈家亮指大便隐血测试对瘜肉及早期肠癌的灵敏度很低,且不应用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或有急性腹泻者,料新一代生物标志物或可提高检测灵敏度。
转载自晴报www.skypost.com.hk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