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健康人生看透生死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探望无期!患情绪病长者增,儿女视像送别亲人
吴思源
作者:吴思源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1-03-11 11:21:24

作者介绍

大学修读社会学和哲学,职涯大半是出版人,著作甚丰;四年前立志美化香港的殡葬礼仪,认为这有助人生的圆满。

   自去年初爆发新冠病毒瘟疫,全球包括香港雷厉风行实施隔离政策:限聚令、禁堂食、禁人群聚集、宗教聚会停摆、学校停课、在家工作,以至医院和安老院舍禁止探候等等。传媒只大篇幅报导每日确诊数字、死亡数字,但在表面的数字背后,其实有更多人受到更大的伤害,只是鲜有报导,因而鲜为人知而已。


   就以去年十二月下旬发生的一宗伦常惨案,一位四十来岁的母亲要独力照顾三个因无法上课而留在家中的孩子,压力原本已经不小,加上丈夫因疫情而失业,雪上加霜,压力因而爆煲。结果母亲精神陷于崩溃,欲用绳子勒死儿子不果,走入房间自缢身亡。这可说是疫情下的伦常悲剧。


   其实因着隔离政策,令香港社会许多人变得孤立无援,身心受到创伤,这包括留院的病人没有家人探望,住在安老院的长者或住在院舍的弱能人士得不到探候等等。就以老人院为例,自疫情爆发后,去年七月之前尚且有限制家属探访的次数及时间,后来一度改为视像通话,但自从第四波疫潮出现,不少院舍因人手不足,索性连安排视像通话亦取消,而事实上许多老人患有失智症,视像通话对他们可说全无意义。据云院舍许多老人、医院许多病人,因长期处于禁闭状态,已出现情绪困扰甚至患上抑郁病。当然不少长期独留在家,因疫情又不敢外出的长者甚至青少年及儿童,其实也极容易有情绪病,只是传媒不去报道而已。


   再者,许多丧事也因逝者的儿女或亲人在外地,未及、甚至不能回港,致令丧事草草了事。我认识不少做儿女的,为此感到内疚、自责。曾有次在一个丧礼上,远方的子女透过直播视频参与,他们十分伤感,哭成泪人,哽咽地连连说对不起。当然也有做子女的甘愿被隔离廿一天,也回港出席甚至办理父母的丧事,疫情下太多这样的故事。


   面对乏人探候及关心的病者及老人,我们又是否视若无睹,或苦无对策呢?其实至去年十二月底,虽然录得一百四十多宗涉及安老院舍的确诊个案,但导致死亡的就得寥寥十数人。当然不是说这就不重要,但请记住香港有院舍七百多间,住在院舍的长者数以万计,他们因被隔离而受的伤害,试问谁又可以掉以轻心?


   这时候是否应想想有什么良策,与有关当局沟通,创意地打开一些缺口,例如建议效法外国一些做法,在院舍或医院设立专门开放做探访用的房间,每做完一次就清洁一次,而探访者也需做足防护措施及接受某些训练,如此对数以十万计因隔离而孤立无援的弱势者,才得到真正的关爱。

分享:
返回看透生死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2021-03-12 14:55:46在美国有些护理院或老人院用一个大型透明塑料帐幕,当中还有2给密封的手套位置可以让探访的人伸手去抚摸或隔着塑料去拥抱老人,这个方式可以说是比较人性化的处理,老人能听到自己亲人的声音甚至见到触摸到自己的亲人,人都马上开心起来,防疫也要照顾一下老人和家人的感受,做得并不好的话,双方都痛苦受罪。[回 复]
  • 2021-03-11 12:51:07就这样惨,不少香港人还不好好隔离[回 复]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