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健康人生看透生死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死亡,是很自然的事,就像一片落叶在慢慢枯萎!
吴思源
作者:吴思源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1-03-31 17:36:17

作者介绍

大学修读社会学和哲学,职涯大半是出版人,著作甚丰;四年前立志美化香港的殡葬礼仪,认为这有助人生的圆满。

   最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老衰死》,是日本人写的,第一页劈头就写:“愈来愈多日本医师,会在病人的死因上写下‘老衰’。”


   一般人觉得“死亡”总得有个原因,不论是“病死”、“意外死”,抑或“自杀死”,但这本书似乎要为“死亡必有病因”这迷思提出抗议,说死亡有时只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就如日本一位医师长尾和宏所说:“老衰,就像一片落叶,慢慢枯萎,很美不是吗?”


   香港正如日本,已迈进“超高龄”社会,人均预期寿命已逾八十五,长者如何预备自己因“老衰”而平稳死亡,不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包括社会科学)。


   其实以前的人,老到不能吃,病到不能吃,就安然准备死亡。古代的中国人甚至为自己预备一副“寿”(即棺木)在家中,然后接受自己步向死亡,一切是那么自然不过。但随着“医学进步”,加上对死亡的负面看法,竭尽所能地延长寿命,仿佛看为必然。如此,因年老而吞咽困难的人,就必须为他插上鼻胃管;不能自行呼吸的人,也为他预备人工呼吸机。而为了防止老人自拔喉管,就索性把他双手绑起来。曾经在护老院探访一位九十多岁的伯伯,哭着对我说:“我又没做坏事,为什么要把我绑起来?”真是闻者心酸。


   幸好现时有些地方,如日本和台湾,开始像欧美澳新等先进国家,注重长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尊重他们可以选择在人生晚期以“老衰死”的方式告别尘世。事实上生命必须能体现“自主”和享有快乐方有意义;而一旦完全无法用口进食,也不为他打点滴,那两星期内一定自然死亡。


   “老衰死”不是置长者于不顾,而是让他们不必要承受更多更大的苦楚,反之可以平顺及自然地步向人生的终结。日本和台湾有些安老院,会顺应院友自己的意愿,不插胃喉、不打点滴,也不会过分禁制饮食,更不把院友五花大绑,而是让他们在平和及友善的气氛中与家人享受共处的时刻。


   书中有句说话:“生是日常,死也是日常”。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会快乐得多。而社会及医疗制度,也当以这大前提为基础去制订政策,这比给予长者二元乘车优惠,造福更大。


   香港社会近年也多了长期病患者及老人选择“在家辞世”,这是值得鼓励的。至今这方面香港仍比较落后,据统计香港每年在家离世的比率只有3%,对比英国的23%、台湾的40%、新加坡的27%,香港还要急起直追呢。

分享:
返回看透生死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