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01-12 12:25:28
从事经济及证券研究工作逾20年,曾任亚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汇业财经集团证券部主管及万胜证券研究部主管。一直专注于中港经济及港股分析,对中国经济政策及中资类股份尤有研究,并经常在报章、电台及电视对港股作分析评论。在加入资产管理及证券行业之前,曾从事财经新闻编采工作。为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及非洲学院经济学硕士,伦敦大学学院(UCL)经济学研究院文凭。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预告2023-24年度财政赤字达1000亿元或以上,较原先预计的544亿元高出近一倍。物业交投、卖地收入、港股成交缩减导致收入减少,应是财赤增加的主要原因,但特区政府在搞活经济、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宣传及两地交流方面的开支,是否出现“不惜工本”,为财赤增添压力?在目前经济环境下,要增加收入仍相当被动(视乎经济表现),但减少开支是必需的主动动作。
中国香港采用简单及低税率税制为主,而卖地收益则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疫时及疫后经济表现不如预期,加上美国急速和大幅加息,以及移民人士令二手楼供应增加,在供求不平衡下,发展商也不急于增加土地储备,政府日前亦公布暂停本年度第四季(即今年1月至3月)卖地,令卖地收入大减。住宅交投减少直接影响印花税收入,投资市场欠佳亦减少印花税收入,来自地产及金融就业人士的薪俸税收入也减少,虽然旅游服务业明显收善,但亦未能回复疫前水平,对政府收入贡献仍有差距。
就政府财政收入问题,一直都有讨论征收消费税以扩阔税基,但目前经济及消费疲弱,现阶段并非推出消费税的适当时机。从政府近期放出的口风,显示会调升公共服务收费,包括公立医院收费,笔者绝对认同这个做法,尤其是一些被滥用的公共设施,政府更没有理由长期补贴。虽然这些都是细眉细眼数字,根本不是改善财赤的方法,但可借机堵塞政府不计成本的服务,及避免公共设施或服务被滥用。不过,一些反对者又会以“影响有需要帮助人士”为借口,发出反对声音,令到这些小修小补的动作亦不敢推行,那就更难期望政府会推出其他增加收入或减少开支的措施。
至于近期对征收陆路离境税的争议,反对者的论点是征税不利两地居民融合及交流,亦有意见认为政府不应以征税阻碍港人北上消费。笔者认为,开征陆路离境税的目的与上述反对因素无关,若征收每人25元离境税,不足以减低北上消费意欲,而征税的目的只是弥补政府在各口岸的运作成本,尤其是目前假日离境人数大增,政府须增聘额外人手及运用更多设施,这均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加上长者乘车优惠),变相政府是补贴港人北上消费。因此,政府收回部分运营成本也属合理。其实,笔者并不预期目前港人北上消费模式会长期存在,即使征税,未来的金额也可能减少,但正如其他公共设施加费一样,目的是减低政府补贴金额及达到用者自付原则。
至于另一点值得研究的,是政府在过去一年为增添中国香港经济动力及在国际市场宣传中国香港的支出,是否超越预算及继续加大。推动本港经济复常的成本开支是正常的,而港府之后一浪接一浪的国际盛事,效果看来不错,但经过一轮的推动及吸引国内外人士来港参与,营造了一定宣传效果及成绩之后,目前要计算成本效益。同时,政府在推出夜缤纷、日夜缤纷,甚至目前每区也要搞主题及打卡点等,除了旺丁之外,也要开始注意能否旺财,商户尤其是参与各项缤纷的档主能否有足够人流、特色及收入,否则,市民及旅客不消费,只打卡及参观,这些缤纷活动最终未能真正带来丁财两旺,政府的开支又是否值得?当然,政府未来一个财政年度在这方面缩减开支也是一个小修小补动作,但重点是政府开支也要符合效益。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