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0-08-04 09:01:19
曾智华,资深传媒全面手。退休前为香港电台节目创作总监。八十年代开始获选最受欢迎节目主持,直至2014年退休为止。随即“转跑道”,专攻慈善活动及变身KOL。目前每天浏览其Fan Page “Luke Sir 曾智华”者,数以十万计。近年著作包括《快乐退休》及《有盈退休》。
身边不少朋友,尤其年青人,认为我仍然爱“纸”(包括报纸、稿纸、书籍……银纸)是落后,老饼,没跟时代进步,整日“恋旧”。
其实,小弟乃选择性地“爱”一切,绝不会因别人觉得它新、潮、老、out……就决定人云亦云地去看。
举例,电视,我永远用新的,因视觉享受,试过就根本再无法回头,此乃追求卓越优质。
但讲到报纸及书籍,坦白,我觉得用电子仪器看,完全不是那回事。
另一样,就是相片。对,如今一部手机,可以储藏几万幅相片。
但我家,仍有几十本发黄的相簿,将自己及家人数十年来的生命/生活片段,一张又一张的贴起,每次提着来看,即走入时光隧道,有无限思绪涌现。
一页一页的揭,一张一张相片拿出来回忆回味,绝非拿着手机扫啊扫能产生同一情怀。
我家老婆大人,更将所有相片跟年份编排好。哈哈,原来,六十多年前,大家是这个样子的,香港是又这个样的,曾经有这样那样的人物出现过。不少,没有相片,已消失脑海中。
我本性是一个无法停下来的人,再加上七十年代加入传媒圈。结果,电视、电台、报章杂志三个领域工作齐发,最疯狂的是长期一天工作十八至二十小时。所以,所见所闻及认识(不一定是朋友)的人,可能比别人活三世还要多。
近日疫情宅在家,逐本相簿翻开,真是最大享受。因为,每张旧照皆可触动出一幕又一幕精彩的往事,不少事已变,人当然也变。
1987年,什么也有弹性,申请封路花车大巡游做电台宣传也可,如今,“绝后”矣。
人物方面,有的曾经非常精壮,结果英年早逝;有的本来年青有为充满使命感,结果变成“市侩佬”;有的政治立场随时日形势而变“两头蛇”。
这个“人肉粉团”,今天已是国际瑜伽服装集团中层。
一幅又一幅相片,见证黄沾名曲《家变》歌词:知否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此中波浪起跌,当然有幸有不幸。
小弟曾长年做名人访问节目,每位必定深谈最少两次。所以,久而久之,心中早有一本“名人录”,记录他们公众形象背后的真象(纯从阅人经验作分析)。发觉,大部分台前幕后根本是两个人。因为,每人体内都有天使及魔鬼的特性,问题是比例多少及什么时候暴露矣。
大家宅在家有点闷?一齐看照片啦!
吴光正的鬼马表情,只此一次。
1980年,与团队由零开始创造出《城市论坛》,转眼刚过四十大寿。
电台真好玩,随时扮鬼扮马。
当年《十大中文金曲领奬礼》,前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指定要颁叶倩文的《秋来也秋去》(炒来也炒去)。
我1959年宝血幼儿园毕业,60年后,竟于同一场合出任主礼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