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理财/管理智城物语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最狂抗暖化构想!喷洒微粒遮挡太阳,太空气泡反射日光
方展策
作者:方展策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2-08-05 18:02:40

作者介绍

少年时,曾研习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学无所成,侥幸毕业。成年后,误打误撞进入传媒圈子,先后在印刷、电子、网络媒体打滚,略有小成。中年后,修毕信息科技硕士,眼界渐扩,决意投身初创企业,窥探不同科技领域。近年,积极钻研数据分析与数码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开发项目;有时还会抽空执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学,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终身学习。

   近年气候变迁带来的影响愈见明显,全球多处地区现正受到极端高温与干旱的侵袭。为应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危机,不少科学家埋首于“地球工程”研究,当中最受注目的技术,除现已逐步实施的碳捕集与封存外,还有较激进的“平流层喷雾法”与“太空反射镜法”,试图从大气层直接反射太阳辐射,帮助地球降温。但后两者做法极具争议性,有专家认为这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甚至对生态系统构成巨大风险。


极端高温热浪袭中国与西欧


   2022年6月,西班牙出现40年以来最早热浪,中部与南部部分地区温度高达摄氏40度,带来严重干旱,不仅农作物可能失收,更造成逾千死亡。法国亦出现70年来最早热浪,国内60个地区旱情已达危机水平,近乎全境限制用水。


   意大利也因极端高温而面临干旱,北部几个城镇宣布限水。英国南部部分地区亦要宣布制水;伦敦气温更首次突破摄氏40度,当地最少发生10宗火灾,伦敦消防局宣布进入重大事故状态。


   中国在2022年7月有84个城市发布最高等级红色预警,表示未来24小时内气温超过摄氏40度。上海气温在7月中已飙破摄氏40度,三个位于河北省与一个位于云南的城市温度更高达摄氏44度,预计热浪至少持续到8月中旬。


有科学家指出,假如全球暖化没有减缓迹象,摄氏38度以上的极端热浪将成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往后夏季的新常态。(图片来源:Pixabay.com)


欧洲现正面临可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状况。西班牙炎热干燥天气预计使农作物产量下降15%;意大利北部农业重镇的产量也可能会减半。(图片来源:Pixabay.com)


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世界末日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全球气温升高摄氏3度对人类灭绝的风险被严重地低估。领导这项研究的英国剑桥大学生存风险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Existential Risk)研究人员卢克•坎普(Luke Kemp)表示,气候变迁对历史上5次大规模灭绝事件都起到一定作用,促使古代社会崩溃与帝国衰落。


   通往末日灾难的途径除极端高温与干旱的直接影响外,还有金融危机、新疾病爆发等连锁反应,加剧现有社会的脆弱性,如贫穷问题与粮食危机等。由是之故,有分析指未来超级大国可能会就“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展开技术竞赛,以缓解气候危机,避免国家陷入衰亡。


   “地球工程”又称为“气候工程”(Climate Engineering),是人为改变地球环境、气候的工程设想,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1977年,美国学者马尔凯蒂(Marchetti)在《地球工程与二氧化碳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地球工程构想,建议把二氧化碳封存在深海里,以纾缓温室效应。


地球工程人为改造环境气候


   2006年,诺贝尔奖得主德国气候学家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在《气候变化》杂志上发文,谈论实行地球工程的可能性,获得学术界广泛关注。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更将地球工程列为“正在改变世界的十大观念”之一。


   2009年,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将“地球工程”定义为“因应气候变迁的影响,对地球环境和气候进行人为干预而采取的大规模工程技术和方法”,并提出了9种可能的地球工程方案,分别为碳捕集法、植树造林法、强化风蚀法、平流层喷雾法、太空反射镜法、造云反射法、生物碳法、海洋施肥法、以及地表反射法。


   其实,上述技术方案都是围绕着两大目标:一是减少太阳辐射抵达地表的数量,从源头减弱热能,是为“太阳辐射管理”(Solar Radiation Management,SRM);另一是降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因碳浓度上升而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为“二氧化碳脱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CDR)。


平流层喷洒碳酸钙制造尘云


   目前,针对CDR的碳捕集与封存、以及植树造林方案,现已被广泛采用。至于SRM相关技术,因争议性较大,即使科学界有意试行,惟迄今依然未能落实。以“平流层扰动控制实验”(SCoPEx)为例,这是获得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赞助、由哈佛大学与瑞典太空公司(Swedish Space Corporation,SSC)携手进行的SRM研究项目。


   这项实验先要把一颗内含2公斤碳酸钙的大气球与相关设备,发射至高度达12.5英里(约20公里)的平流层(Stratosphere);跟着,气球会喷出碳酸钙微粒,在平流层形成一条几公里长的白色尘云(Dust Plume),以遮挡和反射太阳辐射,减慢地球变暖的速度。


   SCoPEx研究团队原定于2021年6月在瑞典基律纳镇(Kiruna)进行首次实验。当地驯鹿牧人原住民萨米族(Saami)领袖在获知消息后,致函给瑞典太空公司表示强烈反对。更有环保人士狠批,这类地球工程研究可能会让政客产生错觉,误以为不用再做任何减排措施。最终在各方压力下,SSC于2021年3月宣布停止这项平流层喷雾实验。


由哈佛研究团队领导的“SCoPEx”(Stratospheric Controlled Perturbation Experiment)实验,试图将一个载有相关设备的大气球投射到平流层,喷撒碳酸钙微粒,藉此反弹部分阳光,以减慢全球气温攀升速度。(图片来源:SCoPEx实验项目官网)


菲律宾火山爆发助地球降温


   不过,因应极端气候影响愈趋严重,英国汤森路透基金会(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近日再度重提平流层喷雾方案。这项地球工程的灵感来自于“火山冬天理论”:火山爆发会喷射火山灰、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等气体到大气层,形成大量悬浮微粒反射太阳辐射,使到地球气温下降。


   例如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喷出约2,000万吨二氧化硫,经过成核作用后形成气溶胶(Aerosol)。数月后,这些气溶胶在大气层中汇聚成一层硫酸雾,不但反射了来自太阳的辐射,更吸收了地表放射的辐射,结果令全球平均气温下降约0.5°C,为期长达18个月。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认为,平流层喷雾法确实有可能实现,但在研发出合适又安全的喷雾微粒前,还有其他SRM工程方案可以考虑。譬如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太空气泡”(Space Bubble)构想,把特制气泡投放到大气层之外,同样可以反射太阳辐射,有助减缓气温上升。


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生成的气溶胶,不仅能散射抵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更有助于减缓人为造成的臭氧层破洞现象,但同时产生的硫酸盐却会拖慢臭氧层修复。(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投放太空气泡反射太阳辐射


   2022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MIT Senseable City Lab)宣布,太空气泡计划已取得初步实验成功。这些由硅等材料制成的薄膜球状物体,可以像木筏般连接起来,组成面积相当于巴西国土大小的巨型防护罩,放置在太阳与地球之间,透过调控气泡厚度的细微变化,反射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


   实验室负责人卡罗拉蒂(Carlo Ratti)指出,利用太空气泡将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偏转1.8%,便可以彻底扭转当下全球变暖的局面。相比起在平流层喷雾法,太空气泡对环境伤害较小;一旦发现有问题的话,气泡更可以随时放气,并从原位移走。拉蒂直言,若然全球气温持续升高,地球工程可能是人类最后的唯一选择了。


   然而,也有不少科学家持反对意见,认为现今科学研究无法将人工改造环境的所有影响计算出来,故此不宜轻举妄动。罗格斯大学环境科学家艾伦•罗伯克(Alan Robock)指出,地球工程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甚至对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破坏。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院于2021年3月发表的论文件也得出类似结论,建议对地球工程研究抱持“谨慎”态度。


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建议,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放置大量太空气泡,组成一道巨型防护罩,反射和偏转太阳辐射,减少传送到地表的热能,让地球得以降温。(图片来源:MIT Senseable City Lab官网)


太空气泡防护罩将被投放至地球外围的“拉格朗日点”(L1 Lagrange Point)。在此位置上,地球与太阳引力会互相抵销,让防护罩能够稳定漂浮在太空中的固定位置。(图片来源:MIT Senseable City Lab官网)


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指出,只要在太阳辐射抵达地球前,使其偏转1.8%,就可以完全改善全球变暖的状况。(图片来源:MIT Senseable City Lab官网)


初步实验中,可感知城市实验室团队成功在0.0028 atm大气压力下使薄膜气泡膨胀,并维持在摄氏-50度左右;如此一来,便可以在外层空间直接制造太空气泡,降低运输成本。(图片来源:MIT Senseable City Lab官网)


科学界对地球工程未有共识


   气候变迁现已被列为联合国关注改善的问题之一,全球科学家无不费尽心机,研究如何用科学方法解决极端气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究竟应专注于较保守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还是该聚焦于较激进的大气层改造工程,科学家之间仍在拉扯,未能达到一致共识。


   尽管在技术方案上未有共识,惟学术界普遍认同,应加强培训可处理气候危机的技术专才。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宣布成立“多尔可持续发展学院”(Doerr School for Sustainability),针对能源技术、气候科学、环境与生态系统,以及全球环境政策等领域进行教学和研究。


   新学院的资金来自硅谷风险投资家约翰•多尔(John Doerr)捐赠的11亿美元(约85.8亿港元),这是有史以来建设新学院的最大笔捐款。新学院将会由美国能源部长顾问委员会主席、机械工程教授Arun Majumdar出任首任院长,预计会有逾百名教职员,2022年9月1日正式营运。


   事实上,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在内的其他美国学府,亦已陆续设立与气候变迁相关的跨学科学院。希望日后这类可持续发展学院就像医学院般遍布各家主要大学,每年可以培育出大量专业人才,协助研发极端气候的解决方案,为实现永续发展带来更多曙光。


斯坦福多尔可持续发展学院聚焦于气候变化、地球与行星科学、能源科技、可持续城市、自然环境、粮食与水安全、人类社会与行为,以及人类健康与环境八大研究领域。(图片来源:多尔可持续发展学院官网)

分享:
返回智城物语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