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8-21 15:42:29
少年时,曾研习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学无所成,侥幸毕业。成年后,误打误撞进入传媒圈子,先后在印刷、电子、网络媒体打滚,略有小成。中年后,修毕信息科技硕士,眼界渐扩,决意投身初创企业,窥探不同科技领域。近年,积极钻研数据分析与数码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开发项目;有时还会抽空执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学,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终身学习。
经典科幻电影《22世纪杀人网络》中,人类大脑能跟计算机连接起来,将各种知识和技能直接下载至人脑。未来,大家脑部只要植入“脑机接口”,都可以拥有类似的特殊能力。科技狂人马斯克创立的脑神经技术初创Neuralink,已获准进行首次人体临床实验,刺激公司估值暴涨至50亿美元。但脑机接口领域真正领跑者却非镁光灯下的Neuralink,而是一直默默耕耘的Synchron。为什么这家小公司可以在技术上领先Neuralink?一旦脑机接口大规模落地使用,将为医疗界带来什么巨大转变呢?
Neuralink拟今年展开人体试验
2023年5月,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专门研究“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的初创公司Neuralink宣布,已获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可以开始人体临床实验。马斯克表示,打算将BCI设备植入四肢瘫痪或截肢的病人脑中,将会在2023年内展开试验。
Neuralink是BCI领域中最具知名度的公司,这当然要归功于马斯克的高调作风。(图片来源:X.com@elonmusk账号)
Neuralink于2022年首度向FDA申请许可,结果遭到拒绝,主要理由包括:BCI设备中的锂电池有机会在脑内移位或过热、植入脑部接线可能导致发炎和血管破裂等;局方又质疑,设备能否在不造成损伤下从大脑中移除。
为满足FDA的安全条件,Neuralink找来巴洛神经内科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帮手。这是美国最大的脑神经研究所之一,拥有脑神经植入手术的先进技术与丰富经验,可以帮助Neuralink的开脑植入方案变得更加安全。前FDA官员、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神经科学副教授克里斯汀·韦尔(Cristin Welle)认为,如今FDA准许Neuralink进行人体实验,象征着该公司已通过临床前安全测试。
Neuralink开脑植入脑BCI设备
对Neuralink来说,取得FDA人体实验准许等于赢得一场重大胜利。该公司估值从两年前约20亿美元(约156亿港元),暴升至2023年6月约50亿美元(约390亿港元)。2023年8月,Neuralink宣布完成D轮融资,由PayPal共同创办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旗下Founders Fund牵头,集资金额高达2.8亿美元(约21.84亿港元)。
Neuralink的BCI技术要求患者接受开脑手术:由手术机械人在头骨上切开一个小洞,置入硬币般大小的圆形装置“Link”;然后,把Link伸出的幼细接线缝进大脑皮层表面,以侦测脑神经讯号;最后,盖回头骨和头皮,进行缝合。
Neuralink的BCI方案以“Link”为中心,这是一种处理脑神经讯号的小型圆形植入装置。(图片来源:Neuralink官网)
Neuralink手术机械人能够绕开脑部血管,好像缝纫机般把Link的线路缝进大脑皮层表面,以侦测脑神经讯号。(图片来源:Neuralink官网)
Link接收神经讯号后,透过蓝牙网络向外发送;计算机接收讯号后进行分析,理解个中意思后就会执行指令,例如控制键盘输入文字、操控鼠标光标移动到指定位置等。
在Neuralink的愿景中,植入Link后,不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患者可以恢复活动能力,失明人士也可以重见光明,甚至可以治好脑退化症、忧郁症、或是精神分裂症等。若然BCI成真的话,将为全球医疗科技带来飞跃性的进步。然而,有医学专家警告,植入或移除BCI装置的过程中,仍有很多安全问题需要克服,最终电子零件会否伤害脑部,还有待考证。
日后瘫痪患者只要在脑部植入Link装置,便可以用意念控制计算机鼠标光标的移动。(图片来源:Neuralink官网)
BCI领域真正领跑者Synchron
尽管Neuralink是BCI赛道上最出名的参赛者,但真正的领跑者却是另有其人——由澳洲墨尔本大学神经科学专家托马斯·奥克斯利(Thomas Oxley)成立的Synchron。早于2007年,奥克斯利提出“Stentrode”技术概念,这是一种可以置入血管用来探测大脑神经讯号的支架。
2012年,奥克斯利在澳洲创立医疗科技初创公司SmartStent,初期聚焦于研究神经病变瘫痪的新型疗法,后来渐渐将研究焦点转移至脑机接口。2016年,该公司改名为Synchron,并将总部迁移至美国,随后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关于BCI的研究论文,让外界知晓“Stentrode”的存在。
2018年,Synchron在无需进行开脑手术的情况下,成功把Stentrode置入羊只脑部,并证明该设备能够刺激脑部,产生类似肌肉插入电极后的收缩反应。2020年,Stentrode被FDA核准为突破性医疗设备(Breakthrough Device Designation)。2021年,Synchron进行B轮融资,取得4,000万美元(约3.12亿港元)资金;同年,该公司获得FDA的医疗器材临床试验豁免,可以展开临床人体实验。
62岁的渐冻人症患者菲利普·奥基夫(Philip O'Keefe)接受Synchron的人体实验,在脑部植入Stentrode。2021年12月23日,奥基夫在双手无法活动的情况下,单凭意念控制计算机,撰写和发送一则Twitter(X.com)推文:“hello, world! Short tweet. Monumental progress.”(你好世界!简短的推文。巨大的进步。)
Synchron跟澳洲墨尔本大学、墨尔本皇家医院合作,为渐冻人症患者奥基夫植入Stentrode,让他可用意念控制计算机操作。(图片来源:翻摄墨尔本大学官方YouTube影片)
奥基夫透过Synchron创办人奥克斯利的Twitter(X.com)账号,发出首则藉由意念控制写成的推文:“hello, world! Short tweet. Monumental progress.”(图片来源:X.com@tomoxl账号)
Synchron从静脉置入BCI设备
Synchron指出,这是全球首次有人藉由BCI设备,直接在社交媒体上留言,开启了患者与世界保持联系的大门。造就这项奇迹的Stentrode,不像Link般要在头骨上开个洞、再植入,而是透过颈部微创手术,从静脉置入脑神经传感器。
当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医生会在颈内静脉合适位置进行穿刺,跟着利用一条长度为2厘米的引导管将Stentrode置入,再注入生理盐水把装置推送到大脑的运动皮层。Stentrode拥有16个电极,表面积为0.3平方厘米,能够探测附近皮层的脑神经讯号。
Stentrode取名自“Stent-Electrode Recording Array”,意指支架型电极数组。这个镍钛合金支架上安装了16个电极,植入脑部后即可接收患者发出的脑神经讯号。(图片来源:翻摄Synchron官方YouTube影片)
Stentrode透过血管中的导线将脑神经讯号传递至锁骨下方的通讯装置“Synchron Switch”,接着以无线方式把讯号传送给外部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内的《brain.io》软件利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算法,对脑神经讯号进行解读,理解讯号的意思后即会实现操作。
Stentrode把接收到的脑神经讯号,透过血管中的导线传递至锁骨下方的通讯装置,再无线传输至预载《brain.io》软件的计算机系统;当《brain.io》解读患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后,便会自动实现操作。(图片来源:Synchron官方图片)
Synchron技术领先Neuralink
后来,Synchron再为另一位渐冻人症患者罗德尼·戈勒姆(Rodney Gorham)植入Stentrode,2022年11月让他公开示范,如何用意念操控iPad发出聊天短讯。经历两次公开人体实验的成功后,Synchron于同年12月宣布获得7,500万美元(约5.85亿港元)的C轮融资,由美国生物医学创投基金雅琪创投(ARCH Venture Partners)领投,更吸引了亚马逊(Amazon)创办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微软(Microsoft)创办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参与投资。
相比起Neuralink方案,Stentrode的最大优势是不用进行开脑手术,即可在脑内置入BCI设备,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发炎反应。一般来说,患者接受开脑式植入手术后,通常要住院3至7天;采用静脉式微创手术,病人仅需留院48小时就能回家了。
2023年1月,Synchron发表一篇关于Stentrode临床安全性的论文,显示Stentrode在4名患者脑内运作了一年,未有出现发生不良反应。实验期间,患者几乎每天都会透过Stentrode来回复电邮、进行网购、以及处理网上金融事项,操控准确率高达97%以上。由此看来,正当马斯克为Neuralink取得FDA人体实验许可而沾沾自喜之际,其实对手Synchron早已完成多轮人体试验,技术上遥遥领先。
Neuralink募资远胜Synchron
虽然Synchron是最接近BCI商业化的公司,但现时仍要面对不少挑战。首先,用于解读脑神经讯号的机器学习算法尚未完善,难以理解较复杂的指示,所以该公司正积极调整现有算法,未来更会考虑自行研发一套全新算法。
另外,Synchron从没公布产品定价,难以判断产品收入是否足以支撑公司继续发展,目前唯有依靠向外募资来维持营运。经过多轮融资后,该公司集资总额达到1.45亿美元(约11.31亿港元)。相较之下,由马斯克领军的Neuralink单是D轮融资的金额,已差不多是Synchron历年集资额的两倍了。
私募市场数据平台PitchBook的数据显示,2022年涉及脑神经科技研发的初创公司,总共募集了2.78亿美元(约21.68亿港元)的资金;来到2023上半年,相关初创的整体集资规模已达到1.43亿美元(约11.15亿港元),估计全年集资额有望高于前一年。由是观之,未来将会有愈来愈多资金投入BCI研发领域,为渐冻人症或四肢瘫痪患者带来一丝希望曙光。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