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7-20 10:55:43
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德国总理朔尔茨日前在报纸发表文章,就欧盟制定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方式指出,为了提高欧盟的效率,更积极地参与大国竞争,欧盟成员国不应再享有一票否决权。作为欧盟成员国中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国家,朔尔茨的立场显示出德国有意在外交与安全领域更加进取,这与此前默克尔政府的政策有明显不同。而欧盟内部一些较小、较弱的国家一直把一票否决权作为保障自身利益、避免被大国裹挟的有效武器,因此朔尔茨的提议将会遇到小国的反对。
(Shutterstock)
一票否决旨在保护小国利益
欧盟在制定新政策或改变原有政策时必须经过一个民主协商过程,寻求最大程度的共识,当所有成员都赞成时才会通过某一项决议。换句话说,有一个成员不同意,这项决议就要被否决,这有助于维护小国的利益,最近便有几个典型例子。
在今年2月俄乌开战之后,欧盟与美国立场一致,为令俄罗斯减少外汇收入而提出抵制俄罗斯能源产品。但最初一段时间雷声大雨点小,只见口号不见行动,这是因为一些国家不愿意或不能抵制俄罗斯能源产品。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一部分国家完全不依赖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有些国家较多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较少进口俄罗斯石油,另外一些国家则非常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不能不从俄罗斯进口。虽有政治意愿,但因找不到替代品,欧盟内部无法就制裁俄罗斯能源产品的具体范围达成任何协议,此时一票否决机制有效保护了少数国家的利益。
拖到6月3日,欧盟终于在第六轮制裁措施中“禁止俄罗斯通过海洋运输原油”,但同时提供了六个月宽限期,也就是说在2022年12月5日之后欧盟国家才不可以购买从海上运输的俄罗斯原油,而对海上运输的俄罗斯石油产品,则给予八个月的宽限期,即2023年2月5日之后才全面禁止。至于通过陆地管线输往欧洲的俄罗斯原油,欧盟“网开一面”不予制裁,这绝非欧盟不愿“下狠手”,而是因为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三个东欧国家要靠“友谊管道”(Druzhba Pipeline)输送的俄罗斯原油来维持经济与生活。上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兴建这条管道,目的是向东欧多个盟友提供原油,因此取名“友谊管道”。如今这条管道是上述三国的生命线,任何包含抵制这条输油管的欧盟决议都不可能获得通过。
少数国家利用机制确保私利
欧盟和北约两个国际组织都对接纳新成员设立了“一票否决”机制,如果任何一个现有成员对接纳某国成为新成员持否定立场,则该国不会被接纳。俄乌战事令长期中立的瑞典和芬兰改变立场,正式申请加入北约,获得绝大多数北约成员欢迎,只有土耳其提出反对。土耳其官方认为,反土耳其政府的库尔德工人党(PKK)是恐怖组织,而瑞典和芬兰支持库尔德工人党的活动,因此土耳其不同意两国加入北约。
美国等国为此展开斡旋,并在其它方面对土耳其做出一些让步,瑞典和芬兰也保证与土耳其一起打击恐怖组织,最终令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同意北欧两国加入北约,这是在国际组织中利用一票否决机制来维护自身利益的范例,可以写进教科书。
近日还有另一个一票否决的实例。在获得邻国保加利亚的首肯之后,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内陆小国北马其顿本周将正式启动加入欧盟的程序,这是该国历尽艰辛十几年努力的成果。北马其顿(原名马其顿)从2008年达到欧盟的要求之后,一直在期盼启动这一程序,但其间两度遭遇强大邻国的阻挠。先是南面的邻国希腊对马其顿的国名提出异议,认为马其顿是希腊北部地区的名字。为了加入欧盟,马其顿人忍气吞声更改国名,称自己为北马其顿。此后,北马其顿又遇到东面邻国保加利亚的挑战,这次事关北马其顿对于其语言文化和历史的表述。渴望加入欧盟之心令北马其顿人再次做出让步,换来保加利亚对该国加入欧盟开绿灯。
良好初衷难防日后权力滥用
由此可见,一票否决机制的初衷是要尽量确保公平,防止某些有势力的国家用威逼利诱等手段来形成“多数”,并透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达到某种目的,最终导致少数国家的利益受损。但在现实中,这个机制有时会被滥用,而涉事国家又未必是某个组织中的弱小成员,联合国安理会是另一个典型例子。
拥有核武器的五大强国各自手上有一张否决票,只要其中一国不同意,安理会便无法形成决议。在联合国成立后的40多年“冷战”期间,使用否决权最多的乃是争霸世界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他们把否决对方的提案当作家常便饭,令全世界各地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如今,“新冷战”已经打响,安理会的决议案又一次次被否决,以维护和平为使命的安理会再次被“废掉武功”。有人提出应取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但五个大国岂肯放弃手中的特权!出路在哪里?难道在21世纪的今天真无法解开这个死结吗?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