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深新闻工作者。90年代任驻英国记者,专职采访香港政权交接新闻。回港后长年从事国际、两岸新闻的报道和时事分析。
美国副总统万斯正成为一位带有不祥与灾难色彩的戏剧性人物——上月18至24日,他带同印裔夫人和子女,展开了上任以来最为重要的外交之行,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和印度。他在梵蒂冈拜会了教宗方济各,然后转往新德里,游说莫迪总理尽快同意白宫的关税谈判条件,以便将贸易打压的枪口一致指向中国。
美国副总统万斯举家访问印度。(美联社)
接下来发生的事件众所皆知,且无不震惊全球——教宗在万斯离开后的半夜死于中风引发的昏迷和心脏病;当万斯抵达新德里次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又遭遇了血腥恐袭,26名印度游客及当地人被杀,引发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近年来最严重的军事冲突。
万斯在“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道路上雄心勃勃,无奈在外交舞台上入世甚浅。美国面对的国际形势一直充满突变,且不乏鬼斧神工的天仙局。已故美国共和党前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对此诡异现象有精辟总结,他说:“据我们所知,有已知的已知,也有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
不管是“已知的已知”,还是“未知的未知”,克什米尔的恐袭与万斯的到访“撞期”,应该在客观上提醒了美国的政客和商界,在打压中国的道路上没有那么多的一厢情愿。印度坐在地缘及宗教冲突的火山口上,有可能维持安定的国内及周边形势,顺利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吗?
巴基斯坦:你打我撒?
在恐袭后不到一个小时,莫迪政府就把恐袭定性为巴基斯坦幕后操纵,在印巴边境摆出大军压境之势。巴基斯坦则点起烽火台,信息部长塔拉于上月29日对外宣称,印军在24至36小时内就会发动战争。巴基斯坦官员的战争预告,无异于给印度制造了一个《哪咤》剧中的“太乙真人难题”:“你打我撒?”
自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动史无前例的关税打压以来,印度民间弥漫一派既乐观又失落的矛盾情绪。一方面,中美相争似乎给印度崛起带来了无穷的憧憬与机遇,但另一方面,印度同样遭到白宫的关税打压,导致民间不时传出针对莫迪的质问:“为什么印度不能似中国般强硬起来?”
莫迪政府在回应今次克什米尔恐袭的问题上,显然也蕴含了这种矛盾的情绪——对巴基斯坦动武,固然可以彰显印度不可触犯的国家和民族意志,但战争同时也可能摧毁印度争取国际投资、一举超越中国的历史机遇。
莫迪政府在争取外资的“软”,和宗教民族情绪的“硬”之间陷入两难,36小时又36小时都过去了。直至本周二(6日),他宣称与英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并向特朗普政府承诺取消对美国货品的关税之后,印度军队才于周三(7日)凌晨,向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控制区,以及巴基斯坦境内六个目标发动了空袭。
印军空袭后,巴国民众上街示威。(美联社)
“胆小鬼游戏”华而不实
印巴之间的“胆小鬼游戏”(The Game of Chicken)一向华而不实,就像两国边防哨兵虚张声势的步操表演般,双方看似迎头相撞,但实际上并不在同一条步操道上。
巴基斯坦与印度的边防哨兵隔着铁栏步操。(美联社)
印巴两国间的小规模军事冲突其实并不鲜见,双方控制战争扩大失控的能力也算驾轻就熟。这一回,莫迪政府想重演一场华而不实的“胆小鬼游戏”。为此,他还一展高超的话术,声称已授权军队来决定如何回应克什米尔恐袭。
这番话在强硬措词下,其实隐含了一个限定“热战温度”的暗语——基于印度总理握有核武库锁匙的事实,莫迪表态不参与军事决策,即等于现阶段无意在对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动用核武。
不料,莫迪的“胆小鬼游戏”这回碰了大钉子——巴基斯坦周三(7日)公开宣称,在境内击落了五架印度战机。这使得新德里陷入前所未有的两难:采取进一步报复行动,将意味着战争可能陷入持久,甚至遭遇失败,扰乱印度的投资环境;但若息事宁人,则莫迪肯定会被国内情绪高涨的民族主义者唾骂。
金玉之身投鼠忌器
早前万斯的到访,佐证印度已得到白宫青睐,贵为金玉之身,哪还能跟巴基斯坦意气用事?破天荒头一遭,莫迪政府在贯彻其“独立自主”对外政策时,变得投鼠忌器了。
印度空袭巴基斯坦后,特朗普随即表态称,对印方的行动感到“遗憾”,希望尽快结束。白宫确实有理由对南亚局势感到忧虑——印度是美国对华产业脱勾的重要跳板,例如苹果就计划在2027年前,将供应美国市场的手机生产线,完全搬到印度来。
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核子国家的军事冲突升级,或陷入持久状态,显然不利于美国公司的顺利搬迁,和印度金融市场的炒作,从而令美国重新围堵中国的计划失算,以致决堤。
印度空军对巴基斯坦清真寺的空袭,还打开了另一个足以令白宫感到害怕的缺口——巴基斯坦背后有强大的穆斯林国家支持。目前特朗普正试图控制中东战火,以避免油价上涨刺激国内通胀。特朗普同时还将于下周访问中东,印巴冲突同样可能令他的中东战略节外生枝。
印度学校举行防空演习,以防巴基斯坦反击。(美联社)
而莫迪政府在此次印巴冲突中的表现说明,印度和美国可能会建立一种“牵鼻子”关系——莫迪会在“独立自主”的旗帜下,被克什米尔局势及国内民族主义牵着鼻子走,而美国的印太战略则会被印度牵着鼻子走,就算最终造就了印度的崛起,也不会成全美国的再次伟大。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