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管理港是港非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经济不景下你要交多少税?
李慕飞
作者:李慕飞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5-05-06 12:13:56

作者介绍

资深政策研究及传媒工作者,曾近距离观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与失。 但凡香港事,无论是与非,事事关心。

  又到每年打工仔最厌恶的时间——填写报税表。税局2024-25年度总共发出266万份报税表,竟然比上一年增加22万份,已经是连续两年增加。多了纳税人,明显“抢企业、抢人才”已经奏效。整体税收的临时数字为3745亿元,按年增加325亿元。在今日巨额财赤、贸易战阴霾下,税收增加总算是一个好消息,亦印证笔者常说没有必要为财赤担忧,香港有更多应该值得担忧的事,例如产业升级转型的问题。

  作为纳税人,最关心自然是要交多少税。近年由于财赤的关系,政府提出的税务宽减额度逐年下降,由前年的6000元减到去年的3000元,今年度更减至1500元,纳税人自然会愈交愈多税。立法会日前通过法案,宽减2024-25课税年度薪俸税、个人入息课税和利得税上限1500元,上限为税款的百分百。但不要少看这1500元,已经令库房少收31亿元税收,有214万名纳税人及165400间企业受惠。事实上,政府推出每年一次性税务宽减措施已经有10多年,1500元是历史新低,疫情前宽减额度曾达3万元,其余日子亦分别有1.5万元至2万元。换言之,在宽减额度调低下,假设你近年收入及免税额没有很大变化,你今年比起疫情前可能多交1万元至3万元税!毕竟交税是公民责任,如果你收入不菲,当然要为社会尽一点责任。


由于宽减额度调低,若你近年收入及免税额无大变化,今年课税金额料会增加。(Shutterstock)


  讲开又讲,政府每年提出的一次性税务宽减措施,原本是“派糖”方案,由于过去10多年每年都有提出,市民已经当作恒常措施,但查实只是每年都有的临时措施。情况就如海防道临时街市一样,已变成长期的临时性措施。措施的好处在于每年可按财政状况而调整宽减额度,但事实上没有恒常化制度框架支持,其实不利税制的稳定性,纳税人及企业难对税务作长远规划,因为宽减额度因应政府财政状况而波动极大。不过,一次性措施对政府来说,不但简单快捷、易于操作,更可以每年增加或减少宽减额度,由于弹性相当大,相信会继续沿用下去。

  在推出一次性税务宽减措施前,政府是透过什么方式“还富于民”?原本是增加个人、供养子女或父母免税额,在回归前,差不多每年都增加免税额,当年经济高速发展,市民工资不断上升,政府便每年增加免税额,当时每年公布《财政预算案》时,万众期待的就是增加多少免税额。但免税额是制度内机制,增加容易,要减就很困难,因为立法会在社会压力下难以投票通过。后来,香港经历金融风暴及金融海啸,市民工资不再飙升,甚至开始回落,政府不能增加免税额,其后香港经济回稳,便提出一次性税务宽减措施。近年政府间中亦有调整免税额,但主要是因应社会变化而作出更新,而非每年“派糖”的手段。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港是港非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