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曾任职澳洲联邦政府及外资跨国银行,并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及改革、发展政策,对有关问题具深入分析能力及独到眼光。
8月下旬习近平出访河北时曾到农村考察,且特别着重特色农产品市场。他指出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基本关系,并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求立足特色资源和顺应市场需求来发展优势产业。
特色产业发展重中之重
中国一直很看重处理好农村农民农业等“三农”问题,也逐渐开拓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基本原则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乡镇企业和就地城镇化(把村镇升级扩展为小城市)。这有别于美国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模式,农村常住人口只约为全国3%,而是让部分人离土不离乡地走向现代社会经济体系。这也有别于刘易斯二元发展模式,纯由落后农村吸取资源输入现代城市。可实现城市与农村现代化并进。在这基础上中国还应进一步发展农村,并由此获取可观红利。乡村相对城市总体上仍是较落后部门,具有后进优势及开发潜力,加快乡村发展可成为今后中国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发展特色产业乃利用潜力的有效途径:特色者乃固地制宜和顺应市场需要。据笔者在各地访游观察所得,较流行的方式之一是借助当地自然学观,生物现境及人文历史等资源来发展各种游览观光活动。之二是借助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加工及各种相关行业。例如广东社会便利用陈皮泡制出多种食品饮品,并开发饮食旅游。其他地方都有许多类似事例,今后的发展路向应是使特色用品及材料,包括利用农业剩余物资发展生物能源等。
应推动新农业发展
无论如何农业现化化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没有农业现代化也不可能有中国的整体现代化。因此必须更注重利用新科技新理念去发展新农业。在这方面世界粮农组织提出了一个概念:发展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CSA),原则是要绿色减排、能抗气候变化和增加生产效率及收入的。另方面,笔者据各方报道总结出几条发展新农业道路,除了上述的农这特色化精品化外,还有(一)利用水耕、气耕等新技术使农业工厂化,包括陆上箱养海产等。此乃高效节能环保及优质化生产方式,应成为未来主流,在城市中亦可设法实践。(二)数字化。这乃利用各种信息科技改进农产生产,营销管理及物流等全产业链运作,既有利自动化及高效化生产,也是工厂化的必要配搭。(三)要素优化。此乃对农业所须资金,人才及其他必需元素的综合优化处理。例如广东便有推动良种来源自主的新政策,结合生物与信息科技,由资本与网络共同驱动,形成资金、科研成果转稳及交易信息化等平台。总之,中国已有条件及必要推行新农业化,从而使传统农业逐步脱胎换骨。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