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继北京、上海11月消费品零售值按年跌14.1%、13.5%后,香港11月零售销售值亦录按年跌7.3%(预期:-3.4%),连续9个月萎缩。零售市道艰难,更从阿里巴巴岁末接连甩卖银泰、高鑫,苹果中国官网将于周六(4日)起减价促销,以及去年第四季本港累计逾760间食肆结业……可见一斑。但消费寒潮之下亦有逆市奇葩。
零售额连跌9月,名表眼镜店重创
“国内需求不足”阴霾挥之不去,即使地位重如京沪港,亦难避冲击。“双11”外溢效应、收入增长信心不振、高净值人群流出、金融业反腐/减薪……都被视作消费明显走弱的原因。若观察访港过夜内地旅客的消费额,过去十年更呈显著“捂紧钱包”之势,从2013年最高峰的人均8937元,节节降至去年第三季的5250元,缩水逾四成。
访港过夜内地旅客的消费额,从2013年最高峰的人均8937元,节节降至去年第三季的5250元。
内地豪客买买买模式不再,首当其冲的是“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首11月零售销售值按年跌14.7%,老牌如东方表行,早在去年上半年即已弃租近20年的铜锣湾轩尼诗道旗舰店。此外,港人北上消费成风,亦拖累“眼镜店”、“百货公司”首11月零售销售值按年跌14.2%、14.4%。
线下零售如履薄冰,就连曾经高调布局“新零售”战略的阿里,12月也接连以“骨折价”出售银泰百货、高鑫零售持股,以专注核心电商业务。
阿里壮士断臂,潮人公共空间兴起
若看看银泰和高鑫旗下曾经的“超市之王”大润发的处境,阿里“壮士断臂”清仓的原因不难理解。拥有59间百货店和购物中心的银泰,2023年销售额315亿元,远不及淘宝天猫仅仅一个“双11”的交易额;且以杭州湖滨银泰in77购物中心年销售额逾百亿计,换言之,其他大部分门店经营都如履薄冰。此外,大润发截至去年3月底的2024财年亦录史上最大亏损16.68亿。
由工业大厦活化而成的D2 Place已成新晋文青打卡热门地。(香港旅发局官网)
不过,消费寒潮之下,亦有逆市奇葩。从香港人头涌涌的K11 Musea,到上海TX淮海,乃至被称作“大人的迪斯尼”的上海INS新乐园,都显示传统商场的成功突围之道,在于创新体验,成为融合文化艺术、社交互动的潮人公共空间。
此一趋势似正被愈来愈多业者借鉴,从荔枝角的D2 Place,到旺角的T.O.P,再到新近开张的湾仔Hopewell Mall,都力求以促进社交媒体和Z世代的体验晋身热门之地,从而聚人、聚财、聚Like。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