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8-25 11:57:29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前系主任及荣休教授。
每年特首在发表施政报告前都会听取各方意见,我很少会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原因有二。第一,我更钟情于“独孤九剑”式的学问,喜欢找出某些政策的破绽,指出它们会出什么问题。这点很重要,政策出现大量意想不到的后果,是常规,不是例外,需要预先知晓,早作防范。第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我较看重历史的大势及政策的长远影响,而政府有一大堆实务要处理,对长远大局往往无暇理会。不过,今天中国香港正处于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多方面需要拨乱反正,我们倒是不能回避分析大势及检视过去政策的某些不理想后果。
有3个对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因素须讨论一下,它们是土地、人才与地缘政治,这3者又是盘根错节、互为影响的。
应撤辣招宽按揭限制
很多人都说中国香港有不少土地,但实际上,中国香港被发展了的土地只有两成多,其余的因地理因素或利益集团的阻挠,根本动不了,结果是港人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6平方米,远逊于纽约市的49.3平方米、中国城市的39.8平方米,连新加坡的25.1平方米也远远不及。作为商业用途的办公室大厦,租金也冠绝全球。港人住得又贵又小,公司要纳贵租,这些便决定了港人对土地有刚性需求,土地拍卖价容或有上有落,但能使用的土地稀缺,土地在港依然珍贵得很,填海、基建造地依然是成本效益极佳的政府投资。现届政府应加快展开填海造地工作。
香港楼价近有回落,从最高峰到现在,掉了约15%,但楼价依然高得使人对买楼望门兴叹。2012年10月26日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辣招”遏制楼价升势,这些措施对楼宇的需求起到暂时性的遏抑,但同时也减少了市场供应,两者的后果是交投量大幅减少,但楼价却不一定下降。从过去10年有多的实践经验看来,楼价总的趋势在辣招下仍是向上,近一两年的下降主因在外部环境与加息,与辣招关系不大。政府应考虑放宽或甚至完全取消辣招。
在这些政策以外,金管局对按揭借贷的设限却很可能是推高楼价的元凶之一。在今年7月7日以前,楼价千万元以下的,最多只能向银行借贷6成,千万元以上的,更只能最多借5成。买一间面积不这么大的楼,随时要付出5、6百万元以上的首期,并非人人可负担得起。地产商有见及此,自行提供信贷,但一定要直接买一手楼才有此选项,二手市场买家只能向银行借,按揭受限制。如此一来,二手市场大量萎缩,过去楼宇买卖二手市场交易等闲占了8成多,地产商的垄断能力大受抑制,但有了按揭限额后,地产商的垄断抬价便难以阻挡。7月7日后此政策虽稍有放宽,但步伐仍可走得大一点。
年轻人为公屋宁躺平
楼价贵,单位细小,对港经济有多方面影响。我10多年前做过一些调查,发现高楼价是生育率低的主因之一,现时社会自然人口增长为负数,对中国香港的人力资源不利,缺乏土地建楼正是要害之一。中国香港在推行抢人才策略,但与外地相比,单位这么小,价钱这么贵,吸引人才事倍功半。
可供发展的土地不足,私人楼宇价高,能入住公屋竟变成是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不少人的人生目标。这也难怪,能入住公屋,其中潜藏的经济利益可达数百万元,但这需要自己收入足够低才可获发公屋。自己若是发愤图强,提升收入,反而会失去等同几百万价值的公屋居住权,大家躺平不思进取岂不更好?中国香港的婴儿潮世代工作勤奋,拼搏精神旺盛,为港经济带来充满活力的精神,亦孕育出大量企业家,“港商”之名威震天下。现在的年轻人颇有不如,祸根之一正是公屋分配的机制出了问题。要培养年轻人的拼搏精神,政府对公屋的政策应重新检视。把稀缺的土地多建公屋,少建私楼,只会把上述问题恶化,这也是意料外的后果其中一例,不可不防。
宜提美元储备拨造地
地缘政治正使中国香港要面对百年不遇的风险,我们不能淡然处之。美国经济学大师萨克斯(Jeffrey Sachs)近日也说过,美国对不这么驯服的经济体随时会制裁,使用美元风险大增。中国香港与美国关系不好,但却拥有大量美元储备,这是很危险的。
我过去多次提出,把相当一部分美元储备取回,用以投资效益大于成本的土地基建,将来可靠卖地增加收入,纾缓因人口老化带来的财政压力,又可增加优质土地,使市民住得大一点、便宜一点。我们也应有心理准备,在当今地缘政治局面下,香港经济会有颇长期的下行压力,大量地、长期地把外汇储备用作可赚钱的土地基建投资,是顶住下行压力的重要手段。政府对交椅州及新界北部都会区的项目要加快落实。
转载自晴报www.skypost.com.hk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