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4-06 14:07:10
中国文史哲学士,收藏家,古董商,英国戴维德基金会(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牛津亜殊慕莲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导赏员,足迹遍及外国及香港拍卖场、博物馆。国内宋代窑址考察团顾问,对宋瓷硏究独具心得。曾师从已故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现时为多个国内外私人收藏机构顾问。
大概两年前,一个中国大陆的朋友,传了几张图片给我,是一只“清乾隆粉彩碟”,开价300多万人民币,问我有没有兴趣。我问来源,朋友说货主从欧洲小拍买回来,曾经在中国嘉德上拍,估价450-550万人民币,但最终流拍。过了一会,朋友传来更多资料,包括中国嘉德的拍卖目录、欧洲小拍的资料、货主支付30万欧罗给拍卖行的收据,证明货主所言非虚。
货主讲真话,还是讲大话,我毫不在意。我在意的是“清乾隆粉彩碟”究竟值不值300多万人民币。如果不值,就算货主以1,000万人民币买回来,现在割价求售,我也不会有兴趣。
货主的入货价从来与一件古董文物的市场价格无关。这个显浅的道理却有很多人不知道,因此在拍卖会疯狂举牌,以为只要有正规的成交记录,便一定有人付出溢价接货,当然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普罗大众以为作为一个收藏家,除了银两多之外,一定非常精明,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冷眼旁观,不少收藏家举牌拍货时愈举愈开心,不知不觉间便堕入拍卖行的圈套,成了羊牯!
拍卖行业有拍卖行业的蛊惑;货主、买家也有他们的无赖手段、蛊惑招数。大家有时勾心斗角,有时却心照不宣,只看利益是否平均分配!
最近位处英国多切斯特郡的Duke’s拍卖行,在伦敦举行了一场《亚洲艺术珍品》拍卖,其中一件拍品“清乾隆粉青釉像生壶”以1,000英镑起拍,结果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800,000英镑成交。
一件并不被Duke’s拍卖行看好,亦非主流收藏品的“清乾隆粉青釉像生壶”竟然以低估价的800倍成交,是拍卖行走了眼,还是买家太疯狂,其中有没有不为人知的内幕?
像生瓷是指模仿花果类或动物形象雕塑的瓷器。这类瓷器甚少出现于拍场,因其不是大路货,不像尊、瓶、罐、碗、碟等广受欢迎。我横看竖看,怎样也看不出它值800,000英镑,是我孤陋寡闻还是事有蹊跷?
外国小拍的拍品,以天价成交之后,买家不付款提货的例子多得很。这一件拍品会不会遭遇同一样命运?蛊惑货主将古董文物送进小型拍卖行之时,要求一个低估价,随后出天价买回,为拍品造价,制造话题,再送去中国大陆的一线拍卖行拍卖,瞒骗下一手买家的事,亦常常发生。不知就里的买家只看拍品前一次的成交记录,不顾及其他方面而出价,便很容易成为接盘侠。最后,不能排除的一个可能是买家真心喜欢“清乾隆粉青釉像生壶”,但800,000英镑的价格,肯定是太高太高了。
“清乾隆粉青釉像生壶”的命运将会如何,会不会在不久之将来在中国大陆的拍场出现,还是被买家收入嚢中,成为永久收藏品?
对于这类横空出世,在小拍以天价成交的拍品,我一直抱有怀疑之心。我猜测在不久之将来,它便会在中国大陆的拍场出现,估价将会比800,000英镑低很多。买家(个人或一帮人)的操作是否成功。我拭目以待!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忽悠的都是外行人吧,专业行内人应该不容易被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