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5-05 08:17:15
人工智能(AI)、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械人ChatGPT的应用日广,大有抢人类饭碗之势,有指讲求创意的作家、艺术家也受威胁。
与其害怕,不如善用及合作。具多年市务推广策划经验的蔡伯伟,就索性利用GPT一起创作《A to Z of Happiness》一书;而“无纸用工作室”的插画家恒仔更相信,透过善用AI可带来更多创作灵感,原创及理念是AI无法取代。
蔡伯伟表示,在善用AI工具下,由构思题材到设计到出版《A to Z of Happiness》,不到一周。(受访者提供图片)
蔡伯伟表示,在善用AI工具下,由构思题材到设计到出版《A to Z of Happiness》,不到一周。(受访者提供图片)
蔡伯伟今年利用GPT,透过Amazon出版他的第二本书《A to Z of Happiness》。“写书,本来就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有名气的人,出版相对容易,能够得到的支持也比较多。但普通人要出版,就非常困难。”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是因为当年在内地不断做线上线下分享,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上海出版社的垂青,便开始讨论合作的可能性。“由落实内容、设计到真正出版,用了两年多。”这次,他利用GPT和其他AI工具,由构思题材到设计,再在Amazon出版,花了不到一周时间。
按指令作响应 人们判断答案
“玩过GPT的朋友,都知道它的能力。它会按你的指令(prompt)作出适当的响应。我的创作其实是不停修改prompt,协助GPT给我想要得到的结果。”简单地说,他是一直优化prompt,直至得到符合其要求的文字内容,一般需来回3至5次。“整本书的100多页,都是GPT的写作。感谢词和书末的个人简介,是自己写的。”
经过这次经验,他感到GPT能力其实有限,回复的答案不一定准确,需要人脑去判断。“千万别让它偶尔精准的回复让你惊喜,在现今数量大于质量的世界,Consistency(连贯性)非常重要。而GPT的Consistency有待改进。”
他不想去测试GPT的智慧,明白既然在运用一个还在发展中的工具,就要接受它的优点和缺点,不会浪费时间去证明它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不是钻研AI发展的高手,不会花时间分析AI的发展方向,更不会去预测AI的未来。”他指AI天天在变,与其去追潮流,不如去找出适合的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GPT不是无敌 别对AI中毒
“GPT就是一个可以协助我快速完成工作的工具,我的考虑,是如何用好它,让我更快达到我想要的结果。”对有意使用ChatGPT创作写书的人,蔡伯伟有3大建议。
1.别对AI中毒:一些玩家深入研究prompt engineering技术,zero-shot、one-shot等。他觉得作为用家要“比较结果导向”。
2.别视GPT是无敌: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利用AI协助实现。很多媒体说AI会让很多人失业,他反而认为,会用AI去增值的人,长远而言比较有优势。
3.别沉迷AI:书还是要继续看的,Steve Jobs(乔布斯)说过:“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这些“things”,不只在AI的框框里。没有了things,就很难有想象空间,更难去联想到更大的世界。所以,就算GPT有多无敌,若不走出去看看AI以外的世界,几乎没法透过GPT为自己创造更大的价值。
蔡伯伟强调,GPT只是众多AI工具之一,还有很多其他如Copy.ai、Rytr.me等,可以尝试使用不同AI工具,借此得到更多灵感。
本港插画家:原创理念 AI难取代
“无纸用作室”的插画家恒仔表示,近年本港插画家的工作机会增加,但竞争亦上升。“多了YouTube Channel及KOL,制造出更多机遇,寻找本地插画师合户,就算一些咖啡室及餐厅,也有找本地插画师合作。”
有了机会但也要寻找突围的方法,他强调要将“钟意变成必须”。不少艺术家、创作人士近年也在社交平台上开设自家专页,但恒仔指出,不要以为这样就吸引到机遇而“有钱自动跌下来”,必须定期刊登新作品,才能维持热度。“我有时更新也较慢,如两星期也未能有更新。”
恒仔早年 已投入数码创作
当AI大热后,尤其一些创作图画相关AI如Midjourney等被热捧后,他除了感到有些“怕怕地”,怕工作机会受影响外,同时也发现AI其实也能协助创作,尤其是发掘灵感。“无可能日日都有好的灵感,遇到困惑时可以去看看(AI工具生成了么)。”由担心害怕到发现可用之处,自然能重拾自信。
恒仔感到现阶段AI工具创作出来的图画,在文字配合上的效果仍然较差。不但错字、怪字处处,更不用说要明白不同文化背后的语言运用,尤其中国香港的文化包含了以广东话、白话文、英文夹杂的表现方式,AI完全未能掌握到。“这是我们的生存位置,AI未能思考,只能执行指令。”对于创作怀旧海报并加入原创幽默感的恒仔而言,AI很难取代其原创理念。不过,面对愈来愈多AI工具的出现,他也计划创作自己的角色,减少未来AI可能带来的威胁。
恒仔可算是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创作人,早于2015至2016年间,已开始投入“数码创作”,意即使用电绘取代实体画布做创作。“传统上要整理好画架、准备好基本的12只颜色的颜料,需要较大的家居空间,但使用iPad配合Apple Pencil,去到哪儿也可画,画错了或不喜欢也可以Undo。”现时,所有与工作有关的创作他也用电绘完成,只有为乐趣的私人创作,才考虑使用传统方法。“电绘基本上只需1天就可起稿兼上色,传统方法起稿要半天,上色要两、三天,电绘速度快二至三倍。”
方便环保 电绘4点意见
他坦言,由传统绘画方法转至电绘,需要适应,尤其是电子笔的笔触与传统画笔有分别,但为了方便、环保,要作出取舍及适应。对于有意使用电子设备取代传统画布的创作人,他有几个忠告。
1.绘制较大型对象时,可先在平板上作简单创作,再下载至计算机中进行仔细绘制。2.注意使用电子装置时,屏幕的亮度和色温,他一般调校至最大亮度,方便看清楚色差。3.学习使用不同的应用程序,以找出最合自己的,再于应用程序内寻找适合自己的笔触及颜色,详细纪录颜色编号,确保未来创作风格较为一致。4.留意是否选用屏幕保护贴,磨砂的保护贴虽然用起来较顺畅,但有机会影响创作者的颜色判断。
摘录自香港经济日报。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