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财金博客缸边丽评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中资股派息改革陆续有来
熊丽萍
作者:熊丽萍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4-06-28 10:50:19

作者介绍

从事经济及证券研究工作逾20年,曾任亚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汇业财经集团证券部主管及万胜证券研究部主管。一直专注于中港经济及港股分析,对中国经济政策及中资类股份尤有研究,并经常在报章、电台及电视对港股作分析评论。在加入资产管理及证券行业之前,曾从事财经新闻编采工作。为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及非洲学院经济学硕士,伦敦大学学院(UCL)经济学研究院文凭。

  中证监于今年3月发布“加强上司公司监管”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加强现金分红及股份回购等,不少上市公司在早前公布2023年度业绩时,亦表明将全盘订定派息政策,增加股东回报,估计上市公司管理层在这方面仍陆续有深耕工作,其中重点就是如何令股东适时取得回报。
 
派中期息纯数字游戏?
 
  中国人寿(02628)在本周三(26日)董事会会议上通过拟在2024年派发中期股息。本港上市国企股(尤其是H股)大多每年只派一次股息,即是每年公布全年业绩时宣派的末期股息,股东每年收取股息之后,便需再等待12个月才会有另一次股息收取(除非不派息),对于以每年定期收息的长线股东来说,每年派一次股息也是稳定的投资收入,每年分派两次股息,似乎无大分别,但对于中短线投资者来说,公司增派中期息则有助他们在投资上更具弹性。


  以中国人寿最新拟定的安排,今年中期股息占半年度净利润的30%,由于派发中期息,而末期息金额也会扣减已派发的中期股息;因此,即使中期及末期息合计与往年全年股息相同,末期息金额也自然较过往的末期息为低,这只是一个分配的时间问题,与派息金额无直接关系。
 
派两次添灵活度
 
  中国人寿过去多年的每年派息比率平均为30%,因此,新增派发中期息的最大好处是股东可以提早半年收到部分现金股息,也不会因为在末期息除净前沽出而失去全部股息,而股东收取中期股息之后,也可有较弹性策略处理所分别现金;例如:买入其他股份或加注所持股份等。可以预期,未来将有更多中资公司会新增派发中期股息,包括内险及内银股,目前内险股当中,只有平保(02318)及中国人保(01339)才有派发中期息的政策,内银股则全部只派末期股息。
 
派息流程须优化
 
  除了中期息之外,在派息流程上料亦有优化动作。目前中资股大多在业绩公布后四个月才派发股息予股东;以内银股为例,在3月底公布上年业绩及派发股息,但在6月底或7月初才除净(除净日前买入收取股息),但股东要股息到手,仍多要再等一个月。例如,建设银行(00939)于3月28日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公司在6月27日才召开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财敄报告、派息等议案,而股份除净日是7月4日,但股息则待8月2日才派发,这个长达四个月的派息流程,确有必要优化;否则,目前买入及持货是反映该行2023年度的业绩及红利,时间上明显有落差。但内银股当中,农业银行(01288)同样3月底公布业绩,但5月30日已除净,今天(28日)已派发现金股息予股东,其他内银及中资股又何以不能缩短整个流程呢?不论是涉汇兑、股息税及其他条例等,相信也有优化的空间。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缸边丽评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