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管理港是港非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打击教育造假不能手软
李慕飞
作者:李慕飞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5-05-12 14:48:21

作者介绍

资深政策研究及传媒工作者,曾近距离观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与失。 但凡香港事,无论是与非,事事关心。

   近日一名利用虚假学历申请入读港大硕士课程的内地女子被法庭判处入狱240日,判刑不算轻,希望能够受阻吓作用,遏止日益严重的教育造假行为。事实上,假学历问题早已有之,随着更多内地学生来港求学,问题亦逐渐浮现,例如去年某大学经管学院发现至少有30人以虚假海外学历申请入读硕士课程、有五宗以假学历申请教师注册、有澳门的大学发现有人以假香港文凭试成绩申请入学等。这可能只是少数害群之马,但足以构成严重影响。笔者支持政府推动教育产业发展,亦欢迎任何有心求学的朋友来港读书,但政府必须保持严格的教育标准,对于造假的行为必须严惩不贷,确保香港教育质素及声誉不会受损。


   笔者近日听闻一个有关中学文凭试怀疑“请枪”的传闻,令人悚然心惊。一位教育界的朋友告诉笔者一个传闻,今年有一间有众多跨境学生的新界中学,如常成为文凭试的试场,今年明显多了自修生应考,在考英语科的当日,监考老师发现有数位自修生,面貌与准考证、身份证的相片有明显差别,考生坚称相中人是自己,只不过自己“快高长大”,外貌出现差异而已。由于过去并无见过类似情况,教育局的指引又不清晰,校方一时间无法分辨,最后惟有不了了之。笔者认为,若果传闻属实,目前已无法跟进,自然亦难言真伪,但教育局必须正视问题,为校方提供清晰指引,校方日后遇到类似情况,应考虑报警处理,以确保考试的公正。


政府必须严打学历造假,维护香港教育产业的声誉。(Shutterstock)


   近年多了学生伪造学历,或因为有不良中介教唆。据传媒报道,中介以数十万元的收费包申请硕士课程,不成功不收费,实际就是为客户伪造学历证书。由于中介多数在内地运作,但干犯香港的法律,实际要追查他们的罪行,一点都不容易。有分析认为,绝大多数内地学生都不敢轻易在内地干犯学历造假或“请枪”考试,因为国家打击绝不手软,但过境犯法,内地往往难以处理,即使在港被捕入罪,日后顶多离开香港,就可以当作没有发生任何事,由于“成本”较低,难怪有不少学生够胆以身试法!


   香港锐意发展教育产业,同时又大量引入内地人才,未来会有更多内地学生来港读书,政府必须维护香港教育的声誉,建议与内地执法部门合作,克服跨境执法的问题,严打教育造假的不良风气。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港是港非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