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0-11-27 14:51:28
方元,曾为一家跨国企业的高级行政人员,奔波于上海、台北、香港和新加坡。40岁前仍是负资产,欠楼按几百万元,没积蓄没股票,银行存款亦只有三个月左右工资,座右铭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后得《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启蒙,决意改变理财习惯,学习投资,以十多年时间做到完全财务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
文化产业,给人一点清高雅致之感,所以办文化事业,亏本的多,赚不了多少钱。搞文化的人,像活在云端,总沾了一些云彩。
但也有以文化产业赚了大钱的人,他们究竟是文化人,还是生意人?
一个文化界人物认为,伙计永远不觉得老板慷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个原则,老板就是用最平的价钱买最好的“人”,做伙计的希望得到最多的钱交最少的“劳”,最好是每个月给你10万元,每天返1小时;老板就希望每月给你10000元,你每天返工18小时。
一般大学毕业生入职,每月12000元,如果请好一点的,需要15000的,他认为如果大家都出12000元,为什么给15000元?因为那个人即使值15000元,也没有老板会用15000元请,都是12000元,所以他也会出12000元。不管做什么行业也一样。
他这样解释,市价可以分两方面看,例如真要请最好的人,他会出给市价高一点,例如人家出20000元,他会给21000元,比其他人好一点,但一定不会25000元,因为不需要,反正没有其他老板会给21000。那个人还应该感激他肯出21000元。
那个人可能因为他的名气,或仰慕他公司而来,工资不只值21000元,出25000元也有着数?他说市场上只要没有人给的话,他也不会给,即使那个人不但只值25000元人工,甚至35000元,他也只会出21000元。这就是他的心态。
他还说大家都知道市价,那个人若找得到比他高的工,要走的时候,他才会考虑加人工。即使要加,也肯定不会高过他的新工,因为他知道“一动不如一静”;他认为加一点已可以留得住人了。
他认为自己给的已是最高,不喜欢的可以走人,留下就不要投诉。别人看他是文化人,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生意人;文化人,一个包装而已。
(photo:iStock)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