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曾任职澳洲联邦政府及外资跨国银行,并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及改革、发展政策,对有关问题具深入分析能力及独到眼光。
中国两会公布了今年及更长期性的经济发展规划,配备了多项政策及具体措施,乃对中国未来走向的基本指引。对其中要点务必仔细探视,由此可更实在地评估发展前景。
宏调扩张须提升效率
从今年的情况看,GDP增长定于6%以上比较务实及合理,应可达标。如是则可说是完成了疫后复常,实际结果如何要看两大因素:宏调策略是否得宜和国际疫情发展趋势。过去几年宏调扩张力度不少,但仍未能扭转软着陆态势,显见有改变必要。今年财政赤字定为3﹒2%GDP,比去年的3﹒6%稍低,货币政策亦有转向从紧倾向,与西方尤其美国的财赤大升量宽持续走势相反。随疫后复常宏调走向收紧乃负责任的经济管理取向,与西方放任财赤、债务及量宽上升高下立见。对中国来说这是个长远发展优势,而宏调能放能收也显露了中国的体制优势。恰当的宏调不单可保证财政金融处于较健康状态,还可助抗御随时出现的西方财经金融大震荡:不少西方评论扭向美国等会发生股债爆煲汇价不稳的危机。另方面在国内外形势未稳风险仍高之下,中国转向收紧亦须小心行事,并要着重提升宏调政策效率。由于中国货币总量对GDP比例不断上升,很有必要持续去杠杆化,财赤也应及早降到GDP的3%下。因此宏调扩张不宜加大力度,而应优化措施以增加效益。去年减免税费2﹒6万亿元,金融机构让利1﹒5万亿元,若能把这巨额资金更直接地投入实体经济效率将更好。财政支出应渐由减免税费转向引领资金投入经济及民生建设,货币供给则应着重配合有关项目的融资需要。
须防海外疫情持续发展
疫情乃当前影响全球经济表现的主要因素,疫情反复经济复苏自必随之反复。中国疫情早已受控且有信心可保持受控,但严防措施仍部分保留(如今年提倡就地过春节等),国际人流亦继续基本冻结状况,令中国经济受到不利影响。无疑中国情况远胜海外,并可收获可观的抗疫红利以对冲不利影响,但即使如此中国仍须做好两点:(一)严防死守阻断疫毒输入。(二)密切留意海外疫情发展并及早作出财经应变部署。更必须注意以下事实:一如笔者所料海外疫情持续并呈波浪型发展形态,疫苗启用后仍不宜盲目乐观,正如世卫所说疫情或将延至年底。关键因素是病毒变种;(一)感染人数多有利加快变种,出现传染性更强且能对抗抗体的新种。(二)海外的防疫措施在远未清零的便急于放开,实际上增强了病毒变种的汰弱留强机制,让更高危的变种更快传播。因此不能排除会有新一波传染爆发,对此中国要有所准备尤须注意会否出现令疫苗失效的新变种。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