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曾任职澳洲联邦政府及外资跨国银行,并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及改革、发展政策,对有关问题具深入分析能力及独到眼光。
近期疫情因Omicron变种的出现重新引起全球关注,封城随着疫情蔓延,对国际经济及市场影响日大,中国亦难免受到冲击,但总体来看应是机遇大于压力,关键在能否善于应变。
清零乃唯一正确选择
欲知疫情影响必先了解其发展。至今疫情已伸延达二年或寒暑四季,且尚未见尽头,持久性已远超百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只有两季)。头三大染疫国美国、印度及巴西等确诊人数已逾1亿,死亡者直逼190万,其中美国死人直逼80万亦远超上次大流感。与百年前相比虽然今天医卫水平已大为提高,但人口及由全球化导致的人流物流密度均较前大升,故疫情影响更大。由于主要发达国及新兴经济体均全面失陷,中国(包括港澳台)已成为大国中唯一的安全岛。这有助加快其崛起,乃天助自助者的绝佳事例。中国基于快速检测、隔离及诊治的清零政策,乃抗疫的唯一正确选择。在疫情不断扩敌下西方的多个抗疫论被打破希望被破碎。之前的群体免疫论和最近的与病毒共存论均已破产,寄望于打两针和现在的打三针亦无用,反会如欧盟所说由以为打了针无事带来了虚假安全感。本港输入案例几乎全是打了两针的,英国打两针逾八成打三针逾两成,同样爆发新一波疫情。目前流行的“打了好过没打”,或“仍有助降低重症率”等说法亦正被冲击,结果如何且拭目观之。
疲情为中国带来机遇
疫情就如大浪淘沙见真金,中国的清零政策已被确定为正路,也为世界抗疫指明了方向和贡献了中国解决方案,其成效更凸显了中国的体制优势,中国将因此收获可观的清零红利。笔者去年已预告疫情将出现波浪型发展模式,如今已被证实,且有后浪胜前浪而非逐步减弱的Damping走势。这表示疫情影响将更深远持久,复苏也较缓慢,由此将带来不可逆的经济结构性转变。其中有几点尤其值得注意:(一)生产及生活模式转换,如有更多网上遥距交易等。(二)国际产能及资金流向布局重组,更多走向抗疫见效及社会安定的地区。(三)为助经济抗疫宏观扩张政策正用到极限,加上高通胀更催迫政策调整。以上各项都给中国带来机遇,也恰好是中国优势所在。中国的清零将吸引更多产能及资金流入,令国际供应链及经贸中心的地位提升。中国的新科技及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生态链竞争力的建设再加上体制优势,将有更好的条件去落实生产及生活模式转换。
此外,不似西方的持久货币宽松及财赤、国债高企,中国的财政及货币政策仍有不少运用空间,经济底气佳也大大减轻了采用扩张政策的压力。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