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1-01-29 17:22:37
梁淑意Rebecca,持有英国WSET Diploma葡萄酒及烈酒文凭, 现为WSET的国际认可导师(Certified Educator),为美酒爱好者和业内人士提供专业品酒课程;她拥有自己的品酒网志《Wine is Beautiful醉美丽》,并在多家报章杂志撰写品酒专栏,同时亦是网上品酒节目及旧金山中文电台节目主持人。
为了把兴趣变成实际经验和知识,Rebecca数年来到过多个国家考察酒庄,足迹遍及无数酒区,更出任国际权威葡萄酒赛评审。
华语的结构并不会把对象分成男女,名词主要根据对象属性而分类;以酒字为例,就是从水,而英语方面亦没有把对象分性别。至于个别语系例如拉丁语的法语和意大利语的wine字,则会将之归类为男性,所以法语的vin和意大利语vino的前面,都会加上le vin(法)或il vino(意)。名词性别是男固然不代表酒只限男人可享用,不过女性喝酒这回事,又的确经历多时才能像今日的普及化。
早前Netflix串流平台剧集《布里奇顿家族:名门韵事Bridgerton》引起热议,故事内容描述十九世纪英国名门之间的生活,对当时男女、种族、阶层之间的不平等与矛盾有大量着墨,女角在摄政时期的男权社会中,怎样冲出藩篱并找到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生活,固然引人入胜,戏中更有甚多的舞会派对品酒场面,场面华丽。看剧之际,我不期然想起,多年前我以导师和专栏作者身份全职投入香港酒圈,初期屡屡被别的媒体朋友问到,我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界别中如何自处,令我感觉奇怪——奇怪是我难以明白对方问题的基础,我认为品酒跟其他技能嗜好一样,理应无分男女,但有人视酒业是男性主导行业。我纵不是女权运动倡议者,但身为女性,听到有人表示品酒是男性化的玩意和行业,就觉得别扭。到底这是否源自根深蒂固的陈腐思想?还是受历史因素影响?
现代社会普遍认为女性主义乃是孕育自西方国家,其实在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即《布》剧中所设定背景时间线前后,都一直视饮用大量酒精的女性为“放荡”、“不道德”或“堕落”的一群。在当时的英国,顾体面的上流及中产女性要喝酒,是不可以在家居以外的地方进行,否则会被视为未能担当一个好太太和称职母亲的角色;至于男性,则可以在酒馆或会所等场合公开饮酒。那时女性喝酒,往往受到局限,大部分只能品尝家中药用酒类。基层女性为了维生,需要出入公共场所“抛头露面”,一旦有喝酒行为都会被公众目睹,造成“只有基层女性酗酒”的错误观念。更可悲是当时社会偶有发生家暴,人们总会把责任归咎于妇女,把事情描述到为因家中妻子酗酒,得靠清醒顾家的丈夫纠正错误而出手教训。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不公允,可想而知。
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因为政府法例的改变,英国民众可以在市面零售店购买酒类饮品,中上流阶层会直接向酒商订酒,讽刺的是负责采购及送货的,正是家中女性。这类女士因社交需要,在家待客或在外特定地点喝酒,是可以的,而劳工阶层女性则必定要有男士看管之下方能饮酒。
时移势易,今时今日女性饮酒品酒当然没有两世纪前的种种限制,你看另一套真人秀《璀璨帝国Bling Empire》,当中女富豪经常大撒金钱筹办奢华香槟派对,令人侧目。只是,全球各地继续有大量在性别、种族、阶层之间的纷争与矛盾,达世界大同之路仍漫漫。
也许以往的酒界的确是由男性主导,但是到了现代,无论在海外还是本港的酒业场合,男女从业员之间的比例已经均等,消费者力量亦然,女性早已成为有影响力的酒类消费决策者,不再是从前的依附角色。(图片由作者提供)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