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12-29 14:33:04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前系主任及荣休教授。
这个月最冷的几天,我与学界的一些朋友组团到西安参观旅游。这已是我第五次到西安,每次都总有所得。例如上一次,是应西安交通大学之邀到那里讲学,意外之喜是寻幽探胜,到了离校园不太远的唐朝兴庆宫遗址,它现在已变成公园,相传当年李白为杨贵妃赋诗《清平调》便在此地。另一喜是在碑林花了千多元买了一大幅《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拓片,后来才知道国家主席刚也送了一幅给教宗方济各,教廷甚为欣喜。
这次已是第四次到访兵马俑,而全中国最难买票入场、人山人海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从前也来过两次。本以为这次不会再有惊喜,但原来过去没有注意到的西安城墙,其细节竟充满了中国人建筑与军事战略的智慧。
西安城墙全长超过13公里,游客可在城墙上骑单车。(Shutterstock)
城墙共长13.74公里,是现今世界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游客可骑单车在城墙上通行。不过,城墙虽壮丽,若无高人指点,对很多重要的细节也是会视而不见。这次运气好,导游是名副其实的高人,听他如数家珍般介绍城墙,历史知识自然快速增长。
城墙固若金汤 细节充满智慧
怎么知道他不是道听涂说、胡言乱语?可以的,要检验一个人在其领域的功力,看看他在某些较少人掌握的知识上是否有清楚的认知。多年前我一位旧同事、著名历史学家李伯重,听到我提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立即说我懂得汉朝的历史。这当然有所夸大,因为知道司马谈的,人数不会太少。这次的西安导游,知识可比知道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有深度得多。不知怎地,他突然大谈周朝起源的断代问题,并对这究竟是公元前1027年还是1046年提出他自己的看法。更使人惊讶的,是他知道1027年一说是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论出来的。我40多年前研究过这问题,并认为《竹书纪年》可信。一听导游的论述,虽不同意他的结论,但却知道他“食过夜粥”,功力深厚。
城墙有什么值得我们细看?城墙既是防卫设施、国之重器,那么首先要评估它的防卫能力。此城墙确是固若金汤,从它外观上的宏伟坚固已可知一二。但更重要的是,它一道道设计巧妙的防御结构。整座城都有护城河包围着,这只是起码的要求。一座城池的弱点在它的城门,要防止城门被攻破,吊桥是重要的。城门前的吊桥一拉起,闸门一闭,外敌便难以越雷池半步了。但原来后面还有多几层保险,就算攻破了闸门,作用也不大。闸门内是一块空地,四面有墙包围,而且城墙上有箭楼,居高临下,守城的士兵可从箭楼的窗中万箭齐发,困在下面被墙包围的敌军是在送死。
西安城闸门后是一块被四面墙包围的空地,敌军攻入后便会面临万箭齐发,守军有如瓮中捉鳖。(Shutterstock)
我在南京的中华门中见过近似的结构,叫作瓮城,有瓮中捉鳖之意,故意放一些人进入瓮城,即可在箭楼万箭齐发,消灭他们。西安与其他瓮城不同之处,是与瓮城结构接近的,竟有两个。在第一个瓮城死不掉的,在第二个也可能被灭。瓮城这东西,符合古今兵法。《孙子》有云,“十则围之”,敌人若有坚固的防守阵地,要攻破它,便要有多倍的兵力。由此可知,守城者兵力多半远不及来犯者,如何以少胜多?毛泽东的战略是把敌人割裂,己方便可以用具优势的兵力把对方一小撮一小撮地除掉。西安的瓮城正是利用早已建成的城墙,把敌人一块块地分割起来。
联国投票 美屡大败中方取胜
美国对中国发动冷战,美国主攻,中国主守。如何守?方法之一是把其他国家拉来自己一边,这样对方的朋友或盟友便愈来愈少,亦即把对方的实力一口一口地吃掉。美国与中国都有采取相应政策争取其他国家支持,但从联合国多次投票结果所见,都是美国大败、中国一方取胜便可得知,美国不太成功。
中国在联合国的盟友愈来愈多,使美国的话语权骤减。(iStock)
我在其中一个瓮城见到,要进入该瓮城要走侧门,但此门一旦关上后,敌人很难把它撞开。原因是城门对着门外不远处有一堵墙,若要撞门,空间受阻,很难撞得开。战争时,我都想制造一种形势,对手行动时缚手缚脚,处处受阻,那么,其胜望自会杳然。
西方道德高地崩溃 难控形势
城墙上每隔120米,便会有一结构从城墙向外凸出,这些叫敌楼。其作用显然,别人攻城时,若无这些凸出的结构,守城士兵只能单向抵挡敌军,但若有敌楼,则因射箭的角度不同,可使敌人腹背受敌。在今天的地缘政治中,美国尚无法从俄乌战争中脱身出来,突然又来个巴以战争,美国是否愿意在台海再开一战线?此种态势倒不是中国营造出来的,而是美国把自己随时弄成腹背受敌。
城墙上的箭楼很有意思,居高临下,控制大局。从前西方世界为自己打造道德高地,大占便宜,但近年其道德地位已崩溃,等于箭楼已塌下,再控制不住形势了。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