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8-29 11:27:18
数码娱乐发展急速,元宇宙出现更令游戏开发者不再停留在传统娱乐范畴,亦拓展到其他行业;不过,同时面对人手不足的挑战。
数码港行政总裁任景信接受访问时指出,会与不同院校保持联系,由学生时代开始培育人才。
数码港行政总裁任景信表示,年来与各大专院校合作培训行业人才。(彭振濠摄)
近年新发展的元宇宙(Metaverse)及不同行业都加入游戏元素,令数码娱乐行业新增不少商机。任景信指出,以往单纯开发游戏的业者亦不单只专注游戏,因为各行业都利用相关技术去吸引客人,试探元宇宙领域。他举例指,在游戏中产生的数码资产,将其化作NFT,亦让数码货币延伸至一个正面的发展方向,包括虚拟世界与实体世界结合的机遇。
传统行业 藉游戏助业务发展
任景信亦提到,近期数码行业谈论的“运动获利、边跑边赚”(Play-to-Earn、Move-to-Earn),就像玩游戏一般,玩家可一边游戏或移动,一边赚取网上货币或资产。这类游戏是为了让玩家更健康或更富有,例如保险或健康相关行业,近年都推出相关应用,背后都需要游戏及程序开发人员支持。
他进一步指,传统行业可引入游戏元素协助发展业务,就如数码港内放置了一台购买珍珠茶的机器,让消费者储分数。金融科技(FinTech)方面亦有银行透过游戏,加强客户关系,现时数码港内与游戏相关公司已有超过150间,若加上虚拟现实(VR)及金融科技更是数百间之数。
事实上,数码港多年来有不少计划培育创业创科人才,由读书时期开始已让年轻人得到启发,例如与大学合作,推出伙伴计划,利用比赛方式,让学生在求学时期已开始学做生意,计划更会资助学生到海外大学交流,任景信认为此举可让年轻人得到启发,毕业后或尝试创业,又或是边工作边实现理想。他表示,相关计划多年来已有数百人参与。
添实践机会 支持170个电竞赛
任景信亦认为,人才培训需分不同阶段,亦能帮助有意创业者发展,包括孵化器计划、加速器计划等,让初创有资源实现想法,再配以实习生计划,从多方面培育数码娱乐人才。他举例,过往有举办数码人才培育及电竞产业支持计划,都可为行业培育人才,如过往更支持近170个电竞比赛,目的亦是让行内人才有更多实践机会,单是电竞行业,过去数年已有90个实习生参与,同学得到经验之余,业界亦能受惠,得到人才支持。
艺术科技设计师连手 研新产品迎需求
科技人才短缺原因,是因为各行业数码转型,在竞逐同一批人才,何不尝试同业合作,互惠共赢。数码港首席公众使命官陈思源称,年前推出让艺术科技与设计师合作的计划,让科技与设计师可与创科人才合作。
数码港首席公众使命官陈思源(右)称,将与设计行业合作,配对艺术科技初创。左为香港设计师协会副会长木下无为。(彭振濠摄)
设计者在数码娱乐中有着重角色,尤其是近年一件一件虚拟产品的推出,香港设计师协会副会长木下无为指出,其实设计师年来的角色亦在改变,她强调,设计师本身亦是商业经营者,以她自己的公司为例,有开发科技项目,推出产品。她亦见到有不少同业帮助客户提供用户体验建议,同时,不少初创的产品有技术,但却没有设计人才支持。
木下无为举例,曾有初创公司与她讨论新产品,她用设计师的角度给予意见,最后认为产品应该停止开发,因产品或未能满足到用户需求。她强调,设计师亦懂得商业经营,了解用户需要,能给予经营者产品开发的意见,所以双方其实有不少合作空间。
新世代掌技术 可配合前辈智慧
不过,她又称,亦有资深设计师对科技认识不深,对Web 3.0、区块链等技术不太了解。新人一般已掌握或了解这些技术知识,但却没有资深前辈对经营及设计上的智慧,所以两者需要合作。
积极伙拍大专院校 招揽大湾区人才
疫情下“宅经济”发展令业界得益,不过数码港行政总裁任景信坦言,对数码娱乐行业而言有得亦有失。
他指出,两年来受惠宅经济中更多人寻求数码娱乐,确实令业界得到不少好处;但同时亦有不少发展计划受阻、受挫,例如电竞实体比赛无法举行、融资活动受影响等,都令业界收入受影响,他期望,在国际通关情况改善后,可克服挑战。
渴求游戏开发 元宇宙人才
问到业界发展扩阔,但却令各行业对数码娱乐相关人才更渴求,任景信坦言,在市场急速增长下,人才必然渴求,尤其是游戏开发及元宇宙相关人才,需求更甚,所以业界都由学院着手,发掘人才,近年数码港亦积极与大专院校合作;他亦提到,各院校亦有开办专门课程,透过更多培训渠道,才能有更多人才出现。他亦补充,人才需求是行业发展必经阶段,举例如以往科技市场对数据分析专才需求增加,就会有更多培训课程出现。
近年亦有科企向外寻求人才,他又表示,在大湾区发展下,内地亦是中国香港的招才来源,虽然内地游戏市场发展近年所限制,但行业发展仍大,对人才需求亦高,所以有不少人才出现,不过,疫情下通关问题亦是挑战。任景信表示,数码港十多年前已开始与内地合作,有推出过深港青年创业计划,之后更开拓至广州,近年规模提升到大湾区亦相当成功,多年来已有近170家公司取得创意微型基金,回顾过去已有2,300位粤港青年人参与计划,亦是培育年轻人才的举措。
摘录自香港经济日报。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