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1-04 12:18:20
疫情逾3年,中国香港经历百年一遇的挑战。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香港不能再活在过去的成功之中:“未来5年是另一时代的开始,看我们能否好好把握及转身。”
中、上环一带,过往街上一铺难求,现在却不难见到吉铺、商厦招租。疫情肆虐逾3年,确实为中国香港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打击。幸好近来开始对外通关,而对内地的通关在即,市场气氛好转。
倪以理在专访中多次提到,对中国香港前景有信心,强调未来几年对中国香港,尤其是中国香港的企业发展甚为重要。关键是企业要转身快,做到准备迎接通关后的新时代。
然而,终于盼到与内地通关,但不等于一切就会回到疫情前,他形容中国香港企业未来几年将面对“增长的挑战”:“过去某程度上是‘增长寻找中国香港’,自由行来中国香港,外资经过中国香港、来港上市,中国香港可说是一个受惠者。”他相信未来本港企业要主动走出去寻找增长机会,绝不能内循环,要尝试外边不同的机会及失败,机会可能来自大湾区、一带一路或其他市场。
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表示,疫情下他培养了玩风帆的兴趣,人变得更有耐性。在等待风来的时候,思考更多可能性。(冯汉柱摄)
无论走去什么市场,在全球政经比过去动荡的环境中,倪以理强调港企要变得更灵活。他甚推崇“micro multi-national”概念,即是微型的跨国企业。以往大家对跨国企业的印象是大公司有很多部门,好多外籍人士,在每个地方都很有规模。“但今时今日,有很多较敏捷的企业,设计师可以在印度,编程人才在深圳,市场可能在美国。”在不同技术及平台的支援下,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可以有多变的经营模式。
倪以理强调,本港企业要认真重新思考营运模式,而中国香港需要发展再工业化,是不容置疑。“比较高端的,或用机械、机械人比重较高的,再融合中国香港某一些研发,都好有机会。”
他指世界各地很多成熟的国家如美国及德国,甚至新加坡,都有自己的工业化,但所采取的营运模式,再工业化的内容要适应各地的劳工环境及成本架构。
港必须再工业化 与研发融合
除了较长远的再工业化,近期将与内地通关的机遇,港企亦不能“坐着等机会”。他相信,通关后的中国香港也未必即时回到疫前情况,皆因这几年已经变了很多。“不少企业没有想得那么多、清楚,没有去研究在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下,增长是从何而来,与过往的增长点有何不同。如未来内地游客的期望,会有什么改变。”他又强调,未来几个月不应只是等待,应准备如何迎合通关后的新时代、思考未来的契机是什么。“这个改变很多企业都未必能完全掌握,有些企业可能对后疫情想得太远,而未有时间去想以上的事情。”
中国香港企业在后疫情时代,或会面对更多转变,市场未必能回到疫情前,企业需要做好准备。(资料图片)
留住人才 要有远景看到前景
要能好好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倪以理相信企业如何找到、留住人才,相当重要。“新世代的上班族,期望与我们过去很不同,他们对于企业的核心使命感、价值观的要求也相当高。”人才短缺时,雇主比较被动,更需要在“出粮”之外,为员工带来其他“价值”。他提议企业要做好几点,一要有明确的远景,二要重视社会价值,三要让员工看到前景。
然而,对于现时流行遥距工作、在家工作,倪以理有一定的保留,相信如何执行要因应行业变化。“尤其对一些年轻的同事,我们重视Learn from doing,很多时要在师徒环境中,才可以顺利学习,如看着上司如何面对客人,通过观察才会明白,这些是在家工作做不到的。”
事实上,要应对新时代的营商、人才管理的变化,对企业营运者来说是“千头万绪”。倪以理坦言,未来企业将面对更复杂及更具挑战的营运环境:“中国香港过往有很多管理人才,但领导人不多,现在更需要具领导能力的人才,带领大家走入‘阵痛’,创造更美好的将来。”
然言,他感慨中国香港过往太易成功,一些公司的领导人在很成功的环境中长大,适应了原本的一套,转身时很难适应或认同新时代的需要。“过去几年中国香港转身较慢,但近几年算是急起直追,希望藉住这股动力,能够跑上来,这是我期望能够见到的。”
近几年,政府不断重申,大湾区是港商及港人的发展机遇所在。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坦言,大湾区对中国香港的功能,已由过去的“资源”变为“市场”。
大湾区势成港企大市场
过往的模式是中国香港的资金利用大湾区或珠三角作为廉价的制造业基地,出口产品至已发展国家。他相信,未来大湾区将成为港企发展的大市场,尤其一些有信誉、在内地已有一定的品牌效应、拥相当数量粉丝的企业,也很适合在大湾区发展。
另一方面是互联网经济的机遇,这方面在内地是很大的经济体系。“在中国香港的感觉不够强,当你能够在大湾区内的互联网市场,以O2O模式做好生意,全国市场也开在你面前。”
专业人士 找到发展机会
同时,中国香港很多专业人士,也可找到在当地发展机会。“如中国香港市务专才,在港可能只管理几十间铺,在内地可能管理300或500间,空间及舞台大很多。”
他强调,人才应该是开放的,中国香港人才走出去,同时有人才走进中国香港,而本港人才出了去再回来,会变得更有价值。“当然,我们要保持竞争力,否则人人会离去,中国香港或会变成二线城市了。”
摘录自香港经济日报。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